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
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
岩树罗阶下,江云贮栋间。
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
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
遥知兴未足,即被诏徵还。
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
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
岩树罗阶下,江云贮栋间。
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
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
遥知兴未足,即被诏徵还。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的诗句。诗人以箕颍人的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偏僻而不易到达的隐居环境。箕颍人即隐者,蓬壶路则形容道路之曲折与艰辛。
“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反问,似乎是在自问或是对隐逸生活的质疑。兼吏隐指的是兼职为官而又隐居的人,事跻攀则是指通过隐居来获取某种事业上的进展。
“岩树罗阶下,江云贮栋间。”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林景象。岩石与树木在阶前交错生长,而江水之雾气则弥漫在屋檐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的隐居环境提升到神话般的地步。天目石是传说中能够引导行者找到仙界的石头,而武丘山则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诗人在此表示虽然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可供欣赏,但更值得珍惜的是皇上的恩惠和允许自己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遥知兴未足,即被诏徵还。”最后两句则透露了诗人内心对于隐逸生活的不舍与向往,以及对现实召唤的无奈。虽然自己的隐居之乐尚未充分体验,但已被朝廷征召返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矛盾。
苍崖长龙孙,头角露已甚。
呼丁恣庖割,移榻就浓荫。
恍疑羽林枪,罗列在紫禁。
馀鞭横瘦蛇,密箨若纫纴。
亭亭风势匀,节节泉脉沁。
藩垣谨藏护,宁使暴客闯。
烹调众云美,剪伐吾亦任。
绕齿嚼冰澌,毛发寒以澿。
閒心本猿鸟,世咏嗟毒鸩。
野逸谁所怜,愁思肠胃渗。
诗才君独勇,辨舌予久噤。
酒行且莫辞,醉胆沧溟浸。
况逢尧舜治,面内来左衽。
熙熙冠盖游,落落饱食饮。
鸾凤自横飞,燕雀蒙广荫。
徘徊食笋谣,明发扁舟赁。
邑城东南百馀里,穿尽荒山渡重水。
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
回环岩窦碧玲珑,月华吞吐湖光洗。
石鼓昼鸣云雨垂,金鸡夜斗龙蛇起。
成公说法已千年,事载龟趺尚新美。
嗟予平生慕佛学,空洞忘机造玄理。
暂来福地神愈清,况接高禅挥麈尾。
晋颙悟道天下师,云琏声名自予始。
精蓝际会付三人,净众如归闻法喜。
今朝更结名山游,宝阁珠楼同践履。
达了无生无不生,一声猿啸清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