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
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
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
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
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
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
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现实中的不如意相比之间的情感变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昔作瀛洲赏,今逢汶水春" 两句,设定了诗人的情感背景,表明诗人曾在瀛洲享受过美好时光,而现在则是在汶水之滨体验着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昔”和“今”,形成了一种时空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变化。
"可怜无并色,来对始衰人" 这两句中,“可怜”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而“无并色”则描绘了眼前的花朵没有以前那般鲜艳亮丽,这里的“衰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逝去。
"温树遥知汉,仙桃尚记秦"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的提及,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苍凉感。这里的“温树”、“遥知汉”与“仙桃”、“尚记秦”,都是在借古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情怀。
"临樽如旧识,争忍判芳辰" 最后两句中,“临樽”指的是诗人面对着酒樽,感叹时光的流逝,而“如旧识”则是说这些景象都像是熟悉的老朋友。"争忍判芳辰" 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中的不如意境遇时的无奈与留恋。
宜人初谓宜于人,菜肚老人竟不振。
承天院记顾何罪,一斥致死南海滨。
贤哉别驾眷迁客,不恤罪罟深相亲。
衮衮不容处城闉,夜遣二子从夫君。
一日携纸丐奇画,引笔行墨生烟云。
南方无书可寻阅,默写此传终全文。
补亡三箧比安世,偶熟此卷非张巡。
岩岩汝南范孟博,清裁千载无比伦。
坡翁侍母曾启问,百谪九死气自伸。
别驾去官公亦已,身虽既衰笔有神。
我闻此书久欲见,摹本尚尔况其真。
辍公清俸登坚珉,可立懦夫羞佞臣。
小径回环里许长,寒梅森列间疏篁。
路如古茧萦缪篆,身似轻烟缭印香。
九折坂中经蜀险,八盘岭上趁朝忙。
归来游戏通幽处,笑看危途九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