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生守烦障,平旦皆昏蒙。
眢井千丈深,绠短谁测穷?
昆崙岂真西,扶桑未为东。
须知羲娥家,不在乾坤中。
至人体群物,在有罔不容。
多浊而少清,安能协之同?
汝为石中玉,吾以砺相攻。
宝此龙篆书,待籍灵霄宫。
灵霄上无上,万瑟锵神风。
自然还无名,湛寂玄元宗。
块然体难变,五岳苦顽聋。
眇想求引援,仅受秦皇封。
吾行须万年,还视尔颜童。
贪生守烦障,平旦皆昏蒙。
眢井千丈深,绠短谁测穷?
昆崙岂真西,扶桑未为东。
须知羲娥家,不在乾坤中。
至人体群物,在有罔不容。
多浊而少清,安能协之同?
汝为石中玉,吾以砺相攻。
宝此龙篆书,待籍灵霄宫。
灵霄上无上,万瑟锵神风。
自然还无名,湛寂玄元宗。
块然体难变,五岳苦顽聋。
眇想求引援,仅受秦皇封。
吾行须万年,还视尔颜童。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太真夫人婉罗赠马明生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贪生守烦障,平旦皆昏蒙”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生存的过程中,往往被烦恼束缚,每天醒来都感到迷茫。接着,“眢井千丈深,绠短谁测穷?”通过深井与短绳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知识与理解的局限性,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困难。
“昆仑岂真西,扶桑未为东”则借用了地理上的概念,暗示真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寻找正确方向的不易。接下来,“须知羲娥家,不在乾坤中”,进一步强调了真理并非局限于物质世界,而是存在于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
“至人体群物,在有罔不容”表达了人与万物和谐共存的理念,指出真正的智慧能够包容一切。而“多浊而少清,安能协之同?”则反思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混乱与不和谐,提出了如何实现共同进步的问题。
“汝为石中玉,吾以砺相攻”将人比作玉石,以砺石象征磨砺与成长的过程。诗人希望借助这种过程,使自己和他人变得更加优秀。最后,“宝此龙篆书,待籍灵霄宫”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珍视,期待它们能在更高的精神殿堂得到认可。
“灵霄上无上,万瑟锵神风”描绘了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而“自然还无名,湛寂玄元宗”则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在于其无形无名的本质,即宇宙的原始状态。
“块然体难变,五岳苦顽聋”表达了对固执不变的批评,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需要不断地变化与适应。最后,“眇想求引援,仅受秦皇封”反映了诗人对于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渴望,以及对历史人物如秦始皇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探讨了智慧、真理、成长、变化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