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旧七首·其四龙树寺槐》
《访旧七首·其四龙树寺槐》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城南老槐多阅人,未料世事日日新。

精庐幸免兵火烬,其奈时尚憎陈因。

佛移僧逐换青垩,榜书楹句摧为薪。

昨闻代者又殊好,趣撤墙屋重经纶。

我来避嚣值喧閧,匝地瓦砾天灰尘。

落成突兀定何许,不惜一掷千万缗。

为槐装点失槐养,何爱争此荒寒滨?

半聋诗人昔居此,楼外方沼饶游鳞。

魂归绕槐或三叹,古意灭没从谁陈?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文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访旧七首(其四)龙树寺槐》。诗中描绘了对城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被现代建设所取代的忧虑。

首句“城南老槐多阅人,未料世事日日新”以“老槐”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而“世事日日新”则反映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接下来,“精庐幸免兵火烬,其奈时尚憎陈因”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感。

“佛移僧逐换青垩,榜书楹句摧为薪”描述了佛教寺庙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遭遇,佛像被挪动,僧侣被迫离开,原本庄严的壁画和书法作品被拆毁,用于其他用途。这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面临的挑战。

“昨闻代者又殊好,趣撤墙屋重经纶”表明新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喜好,他们急于拆除旧建筑,进行大规模的重建。这体现了社会变革中对传统与现代的抉择。

“我来避嚣值喧閧,匝地瓦砾天灰尘”描绘了作者来访时的场景,满地的瓦砾和尘土象征着城市改造的混乱和破坏。

“落成突兀定何许,不惜一掷千万缗”表达了对新建建筑突然崛起的惊讶,以及对高昂成本的感叹,暗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对经济资源的巨大消耗。

“为槐装点失槐养,何爱争此荒寒滨?”表达了对老槐树命运的同情,它被装饰却失去了原有的生长环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被现代建设所取代的忧虑。

“半聋诗人昔居此,楼外方沼饶游鳞。魂归绕槐或三叹,古意灭没从谁陈?”最后两句通过回忆往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无奈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和忧虑。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射卷

新开射圃凤冈前,手挽雕弓满月圆。

记得杨侯飞羽日,泮池杨柳叶皆穿。

(0)

灞陵樵牧为谢伯大赋

新筑茆堂面翠微,灞陵风景更依稀。

拾薪路险莓苔滑,放犊林深笋蕨肥。

卜式肯将金换爵,买臣安用锦为衣。

他年斤斧相寻处,牛角悬书候夕晖。

(0)

牡丹为黄公器咏

不将红紫竞芳菲,似与天公别有期。

金缕织成云外锦,珊瑚长出海中枝。

一栏国色君须记,满袖天香我所思。

陪赏喜同诸俊彦,醉歌浑似洛阳时。

(0)

叹花

一簇春心斗晚妆,凌波妒月暗生香。

多情莫上朱楼望,金谷佳人恐断肠。

(0)

四女树曲

故城北边古槐树,树傍有祠祠四女。

人传四女初种时,誓教一心千万枝。

到今绿云垂䰀鬌,正如姊妹梳头坐。

密影轻移舞袖翻,繁英暗识歌尘堕。

皇英紫竹吴姬草,血泪愁心入穹昊。

何如此树无所思,枝枝叶叶不相离。

树头不宿孤飞翼,蝴蝶鸳鸯戏春日。

树下人来挂纸钱,叶映新妆好颜色。

愿得女工织巧蚕倍收,年年女伴赏春秋。

(0)

题李尚宾御史九嵏山房图

九嵏山人不复作,一时佳话至今存。

瓦盆盛酒醉宾客,土穴贮书传子孙。

树暗昭陵青满席,泉通渭水碧当门。

几番欲往观陈迹,无奈秦关隔梦魂。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