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无方二首·其二》
《悼无方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一上金仙殿,常思作殿人。

香台频咒愿,愿汝记前身。

海鸟千波影,山花隔岁春。

论因无苦系,当不重迷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的《悼无方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金仙殿的景象和对“作殿人”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上金仙殿”,描绘了诗人初次登临金仙殿的情景,金仙殿作为佛教圣地,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接下来,“常思作殿人”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殿主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超越了物质世界,深入到了精神层面。

“香台频咒愿,愿汝记前身。”诗人通过频繁地在香台上诵咒祈愿,希望逝者能够记住自己的前生,这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自己信仰的坚定。这里蕴含了佛教中关于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哲学思想,强调了精神世界的连贯性和永恒性。

“海鸟千波影,山花隔岁春。”这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海鸟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留下倒影,山花在隔年的春天再次绽放,这些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永恒。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或灵魂依然存在于世间,如同自然界中的生命一样,生生不息。

“论因无苦系,当不重迷津。”最后两句,诗人从更深层次探讨了生死与解脱的主题。他认为,如果能理解生命的因果关系,就能摆脱痛苦的束缚,不再迷失于生死的困惑之中。这里的“迷津”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迷茫与困惑,诗人通过此言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解脱之道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仙殿的描写和对逝者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精神世界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和精神解脱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有感

樗栎材庸岁月深,松筠避地竟何心。

托根空向高冈上,祗作溪园数亩阴。

(0)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其一

行行入南山,蘼芜日以深。

不见津亭吏,但闻鼪鼯音。

夕阳犹在树,谷风起中林。

下有种豆歌,欷歔伤我心。

(0)

同鸿山公过思闲草堂

黄叶满村巷,幽人成隐居。

水田禾刈后,家瓮酒香初。

地僻鸟群逸,天寒山翠疏。

衡门笑语罢,新月映前墟。

(0)

送倪郴州

远郡皆言不易为,如君才术总相宜。

弹琴自可安氓俗,长策何须事外夷。

一水湖湘连网罟,满田禾稻映山埤。

到来几许登临兴,五岭人归说与知。

(0)

赋得江帆送蒋氏归仪真

挂席发秋早,微风已满樯。

中流片影去,远水一舟将。

海雨忽来重,江云相带凉。

知投孝廉宅,三径接苍茫。

(0)

闻警

皇家设险在居庸,薄伐谁当上将功。

胡骑尽从青海至,边烽遥傍黑山红。

蓟门羽士颁新竹,辽水征书下朔风。

闻道移营向山后,可令坚垒白羊东。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