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
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
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收录于其《杂咏一百首》中。从这四句诗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公孙子这个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坚持正直、不畏强权的品格的赞赏。
“面折公孙子,堂堂负直声”,这里的“面折”意指当面批评或揭露,而“公孙子”可能是指古代某位以正直著称的人物。作者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公孙子的敬重,同时也反映出公孙子在人前的高尚形象和坚定的声音。
接着的两句,“安知上前议,那复有黄生”,则是在探讨一个问题,即如何得知过去某个会议或是决策的真相。这里的“黄生”可能是一位智者或能言善辩之人,作者通过这一提问,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历史事件真相难以捉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不仅展示了刘克庄对古代正直之士的崇敬,也透露出他对于历史真相探寻的一种深刻思考。通过这简短而富有韵味的文字,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内心的严肃和深邃。
我家东海滨,曾未识海市。
却笑海滨人,时时望云气。
病足僵卧寂不娱,药阑行砌须杖扶。
儿童奔走报山现,蹶起郭索行沙涂。
海人东面环指点,万象已变山容殊。
断山相连作屏障,方者如墙圜者帐。
须臾十二楼五城,幢葆旌麾非一状。
峰峦槩浮空翠中,谯橹翻悬白波上。
我其阿閦游天宫,不然诸界何虚空。
三山灵境只尺是,竹杖棕鞋胡在此。
雕镂巳泄元气亏,眩惑真疑幻人技。
昔见周行貌此图,幻怪微茫事有无。
今日沙头问潮信,始悟周行图未尽。
周郎妙笔蜃不如,羿仁赋尚惭玄虚。
阴阳阖辟互吞吐,坡老千秋更启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