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宝荟蔚,能使流目迷。
高阁出树巅,连峰亘其西。
平生山中客,今来始攀跻。
浮图势更高,登之惮层梯。
聊此窗间眺,已觉飞鸟低。
平畴带曲水,遥见来时蹊。
高下各有适,物理将无齐。
兹山宝荟蔚,能使流目迷。
高阁出树巅,连峰亘其西。
平生山中客,今来始攀跻。
浮图势更高,登之惮层梯。
聊此窗间眺,已觉飞鸟低。
平畴带曲水,遥见来时蹊。
高下各有适,物理将无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虎丘寺阁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兹山宝荟蔚,能使流目迷”以“宝荟蔚”形容山色之美,引人入胜,让观者目光为之迷醉。接着“高阁出树巅,连峰亘其西”描绘了高阁耸立于茂密树林之上,连绵的山峰横亘在西边的壮丽景象。
“平生山中客,今来始攀跻”表达了诗人作为山中常客,今日首次攀登高阁的兴奋与新奇感受。“浮图势更高,登之惮层梯”则描述了佛塔的高耸,让人畏惧其层层阶梯的攀登过程。
“聊此窗间眺,已觉飞鸟低”写出了诗人站在窗前远眺时,感觉连飞翔的鸟儿都显得低矮,形象地表现了高阁的巍峨。接下来“平畴带曲水,遥见来时蹊”描绘了下方广阔的田地与弯曲的流水,以及远处可见的来时小径,展现了山下的田园风光。
最后,“高下各有适,物理将无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高低不同事物各自适宜的感慨,暗示了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虎丘寺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