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庵交坐,任清虚冷淡,心香频爇。
认得元初真面目,万法同归无别。
行若闲云,坐犹空谷,动静成休歇。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
仰高弥远钻坚,瞻前忽后,一点元无缺。
语默仙凡俱契妙,禅道虚无寂灭。
遍量忘知,盈壤靡觉,表里圆通彻。
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
茅庵交坐,任清虚冷淡,心香频爇。
认得元初真面目,万法同归无别。
行若闲云,坐犹空谷,动静成休歇。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
仰高弥远钻坚,瞻前忽后,一点元无缺。
语默仙凡俱契妙,禅道虚无寂灭。
遍量忘知,盈壤靡觉,表里圆通彻。
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无俗念》是一首禅宗风格的诗,以茅庵为背景,描绘了修行者在清静环境中的内心世界。"茅庵交坐,任清虚冷淡,心香频爇",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在简陋的环境中静心修炼,不断点燃内心的虔诚与悟性。
"认得元初真面目,万法同归无别",表达了对宇宙本源和世间万物本质的认识,认为一切法理皆源自同一源头,无二无别。"行若闲云,坐犹空谷,动静成休歇",通过比喻修行者的行动如闲云般自由,静坐时如山谷般深沉,强调了修行中动静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揭示了深奥的禅理难以言传,只能通过体验来领悟。"仰高弥远钻坚,瞻前忽后,一点元无缺",表达了修行者在探索真理时的专注与深入,虽难言尽,但内心无缺。
"语默仙凡俱契妙,禅道虚无寂灭",说明无论言语还是沉默,修行者都能与仙凡之道契合,追求的是禅定中的虚无与寂灭。"遍量忘知,盈壤靡觉,表里圆通彻",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在忘却知识束缚后的广阔心境,内外通达。
最后,"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以月亮为象征,表达修行者在心灵深处所见的无相之境,犹如明月当空,照亮内心,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的内观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