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公郭公,闻尔失国春秋时,何事到此犹悲啼。
郭公前言亡国故,当时只缘臣子误。
百年社稷不得归,而今家住柘冈西。
满目春风都是恨,声声说与齐侯知。
国亡矣,君勉之。
郭公郭公,闻尔失国春秋时,何事到此犹悲啼。
郭公前言亡国故,当时只缘臣子误。
百年社稷不得归,而今家住柘冈西。
满目春风都是恨,声声说与齐侯知。
国亡矣,君勉之。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危稹所作的《郭公篇》,通过对古代忠臣郭淮的哀思,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国土的深切哀痛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诗中“郭公郭公”一句,以重复的方式呼唤郭淮之名,表现出诗人对其忠诚形象的崇敬与思念。"闻尔失国春秋时,何事到此犹悲啼"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忠臣失去国家的痛惜,以及这种哀伤至今仍未消散。
"郭公前言亡国故,当时只缘臣子误"一句,指的是郭淮对国家灭亡原因的预见和批评,这里“臣子”二字暗示了诗人对于当初导致国破的朝臣的不满与责备。
"百年社稷不得归,而今家住柘冈西"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社稷"指古代国家祭祀的地方,"不得归"则是对失去国土的深刻感慨。"而今家住柘冈西"显示了诗人个人的流离失所。
"满目春风都是恨,声声说与齐侯知"一句,将自然界的春风比作无尽的哀思,而“声声说与齐侯知”则是诗人希望将这种情感传达给懂得的人,也许是期待理解和共鸣。
最后,“国亡矣,君勉之。”这句话中“君勉之”可能是在鼓励仍然在世的君主要坚持下去,即使国家已经灭亡,精神和信念依然需要保持。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失去的哀痛,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