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倦行役,攀折畏险阻。
宣歙尽山城,峰峦互撑拄。
从箐裹郡县,仄涧跨垣堵。
兹岭何岧峣,悬道通一缕。
峭壁插天门,裂石界地户。
泉奔脚下雷,风啸空中虎。
朗日眩神魂,旅人怯亭午。
况乎我独行,缥缈入云雨。
游子倦行役,攀折畏险阻。
宣歙尽山城,峰峦互撑拄。
从箐裹郡县,仄涧跨垣堵。
兹岭何岧峣,悬道通一缕。
峭壁插天门,裂石界地户。
泉奔脚下雷,风啸空中虎。
朗日眩神魂,旅人怯亭午。
况乎我独行,缥缈入云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崎岖山路上的艰难旅程,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恐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峭壁、雷鸣的泉水、呼啸的山风,以及阳光下令人眩晕的景象,生动展现了山岭的险峻与壮美。同时,诗人也通过“宣歙尽山城”、“兹岭何岧峣”等句子,强调了所处环境的险恶和旅途的艰辛。
“攀折畏险阻”,开篇即点明了游子面对艰难行程的畏惧心理。“宣歙尽山城,峰峦互撑拄”,描绘了宣歙地区山城连绵、峰峦耸立的壮丽景色。“从箐裹郡县,仄涧跨垣堵”,进一步描述了道路狭窄、地形复杂的情况。“兹岭何岧峣,悬道通一缕”,形象地表现了山岭之高峻,道路之险要。“峭壁插天门,裂石界地户”,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壁直插云霄,岩石间裂隙仿佛划分天地。“泉奔脚下雷,风啸空中虎”,以雷鸣般的泉水声和空中虎啸般的风声,渲染了山中环境的恐怖与神秘。“朗日眩神魂,旅人怯亭午”,写出了阳光强烈时的眩晕感和午后旅人的胆怯心情。“况乎我独行,缥缈入云雨”,最后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云雨中前行的情景,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壮美又充满挑战的旅行氛围,展现了游子在艰难旅程中的坚韧与勇敢。
笑栖香,从来苑废台荒。
忆侯门、繁华何在,分明梦觉黄梁。
便经营、乌衣逆旅,只收藏、半榻缥缃。
未许容愁,岂能容膝,药阑花榭懒商量。
镜奁移、琉璃研侧,睡鸭篆烟旁。
正相对、空庭花雨,屏上潇湘。
伴今生、笺啼墨泪,血柘心死何妨。
纫幽兰、犹堪为佩,裁萱草、可得忧忘。
残粉飘梅,新黄染柳,谢家风景旧池塘。
槱题处、凄清小阁,照乘夜珠光。
人俱羡、长杨赋手,秋水篇章。
深院零红,凄绝处、啼鹃夜闻。
垂柳畔、阑干几摺,送了残春。
珊管句题名士泪,瑶台香杳美人魂。
甚经年,蓬岛梦迢迢,遮暮云。停翠斝,酒难温。
闲绣箧,线犹存。记萼华无语,怨锁眉痕。
燕垒已倾罗幕冷,蛛丝常罥画帘昏。
盼佩环,月下不归■,空怆神。
未必能齐备。尽搜罗、轻描淡写,个侬心事。
休道葫芦依样画,也要分门别类。
更几页、体裁由自。
翻笑年来偷懒过,算馀将、诗本还兼此。
闲翻阅,逸情寄。近时花样精无比。
细商量、孰宜缟素,孰宜红紫。
百四十篇篇错落,同伴借来描刺。
只莫个、墨浓过纸。
娇女他年如学绣,好教渠、拈笔从头试。
钩勒处,尚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