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凤池边星斗光,宴馀香满上书囊。
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
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浴凤池边星斗光,宴馀香满上书囊。
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
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秋兴三首·其三》。从这短短的几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开篇“浴凤池边星斗光”一句,以“浴凤池”作为背景,天空中的繁星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紧接着,“宴馀香满上书囊”,通过对香气和书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雅致的一面。
“楼前夜月低韦曲”一句,则将视角转向夜晚的庭院,明亮的月光洒在曲折蜿蜒的小路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景。紧接着,“云里车声出未央”,则是诗人对远处车轮滚动声响的捕捉,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一丝动荡。
“去国何年双鬓雪”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时光流逝之感。头发斑白,如同积雪,凸显出时间对人生的无情洗礼。接着,“黄花重见一枝霜”,则是秋天的景象,黄色的花朵在初冬的寒风中依旧绽放,虽被霜打,但仍不失其美丽,似乎也映射了诗人的坚韧不拔。
最后两句“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思念。梦境中的情感纠葛如同秋夜一样漫长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哀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日愁无恨。恁年来、贫病相兼,双眉不展。
长恨莹莹无可告,也似孤舟别馆。
经多少、风萧雨暗。
燕子依人非得已,枉呢喃、衔尽残花片。
辛勤处,何人见。栖栖争甚恩和怨。
猛寻思、石上三生,馀香未散。
百首新诗谁击节,付与自吟自叹。
定有个、千秋青眼。
窗外嗷嗷声过也,望天涯、遥诉西风雁。
霜月里,同凄婉。
冷冷清清,凄凄瑟瑟,一帘灯影无聊。
何处秋声,声声送入芭蕉。
银屏半掩银钩坠,剔银炉、香篆刚烧。怎今宵。
寒柝偏长,寒梦偏遥。
碧纱窗外铃如诉,况深宵寂寂,远道苕苕。
落叶啼螀,听来都足魂销。
那堪更向荒江泊,打孤蓬、万里奔潮。
总萧条,明日阑干,损了红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