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汤氏兄弟归建昌省其尊人惕庵先生时先生八十馀矣·其一》
《送汤氏兄弟归建昌省其尊人惕庵先生时先生八十馀矣·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辽东尝作客,皂帽识而翁。

馈食先人外,谈经弟子中。

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风。

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屈大均对汤氏兄弟归乡探望年迈父亲的深情送别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与对传统孝道的尊重。

首句“辽东尝作客”,点明了诗人曾有过在辽东的游历经历,为后文营造了一种离别与重逢的情境。接着,“皂帽识而翁”一句,通过服饰细节,巧妙地将送别的对象引入画面,暗示了汤氏兄弟与老父亲之间的关系。

“馈食先人外,谈经弟子中”两句,不仅描绘了汤氏兄弟在父亲之外,还与弟子们一同讨论经书的情景,体现了他们既孝顺又注重学问传承的形象。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是古代社会理想家庭的缩影。

“君持名父命,人挹逸民风”则进一步赞扬了汤氏兄弟不仅承继了父亲的名声,更继承了父亲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最后,“相见犹呜咽,林泉正道穷”以情感的高潮收尾。相见时的呜咽,表达了离别前的不舍与深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父亲晚年生活的关怀。而“林泉正道穷”则可能寓意着父亲在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是对父亲晚年生活状态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家庭、孝道、学问传承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重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陕州怀古

秋风驻马陕州城,召伯甘棠不见生。

避暑宫中丛木暗,望仙台上暮云横。

铁牛镇水终难走,砥柱中流自不倾。

况此地灵人杰盛,姚张何事独驰名。

(0)

满庭芳·其四自述

荣枯吉凶。都由自己,不属天公。得时莽把聪明弄。

逞尽英雄。怎知道、祸因恶积,错埋冤、命与灾逢。

床头瓮。香浓味重。引到醉乡中。

(0)

送杨郎中催马草还京

大梁据中土,自昔风气旺。

北邙殊蜿蜒,太室极雄壮。

黄河贯其间,浩浩恣奔放。

四野开平衍,桑柘绿相乡。

丁男事耕耨,姑妇治丝纩。

菽麦盈仓庾,醑醴溢盆盎。

近岁颇凶屯,旱暵觖农望。

念兹饥馁馀,十室九鳏旷。

长贫负租税,远役困夫匠。

督刍实赖公,区画咸适当。

深体尧舜心,推仁悯凋丧。

叱咤尚弗忍,矧肯施鞭杖。

愧余谫劣才,旬宣乏善状。

竭力奉宽条,庶减疲癃恙。

赠别陈民艰,冀君彻卿相。

(0)

题赵尚书所藏花鸟四首·其一画眉

京兆多情世或羞,那知山鸟更风流。

双眉画得天然美,肯向东风媚白头。

(0)

题十八学士四首·其四画

弘文馆下论思馀,徙倚临风看画图。

举目河山今一统,经营曾是赞良谟。

(0)

送佥宪王孟坚之江西

萧散乡园已数秋,又承徵诏别林丘。

词垣簪笔荣名久,宪府乘骢宠渥优。

衣绣三秋辞北阙,观风十月到南州。

明时文运昭奎壁,御敕龙光贯斗牛。

兴学正期追往古,育才端儗继前修。

外台五夜秋霜肃,泮水三春化雨周。

共说松筠清节劲,更期桃李绿阴稠。

西江自昔推文献,料得明珠不暗投。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