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澄公还东海劳山》
《送澄公还东海劳山》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世随方阅岁华,曾承内旨赐袈裟。

安禅旧对江干树,卓锡初停海畔槎。

花应潮音常作雨,日蒸龙气稍成霞。

吾家亦近蓬瀛岛,白社归来路未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澄公归隐东海劳山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出世随方阅岁华”,开篇即点明了澄公遁世修行的生活状态,岁月流转,他随心而行,不为尘世所累。接着“曾承内旨赐袈裟”一句,透露出澄公曾经得到高僧或皇室的恩赐,增添了其身份的神秘与尊贵。

“安禅旧对江干树,卓锡初停海畔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澄公在江边树下静坐修行,以及他在海边停下脚步,卓锡(立锡杖)以示驻足之意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澄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也暗示了他的修行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花应潮音常作雨,日蒸龙气稍成霞”则进一步渲染了澄公修行环境的美妙与神秘。潮声与花香交织,仿佛是天籁之音化作了甘霖;日光蒸腾,龙气凝聚,幻化为绚烂的云霞。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澄公修行的成果与境界的提升。

最后,“吾家亦近蓬瀛岛,白社归来路未赊”表达了诗人对于澄公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羡慕。蓬瀛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此处借指仙境,诗人自比为澄公的邻居,表达了对澄公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僧人澄公在自然中修行、与世隔绝的生活图景,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乃是故乡士。

昔别各壮颜,今见不相似。

上堂叙情亲,拜跪出妻子。

对案未能食,历历问桑梓。

当时同游人,十有八九死。

松柏长新坟,荆棘生故址。

欢言方未终,悲感还复始。

因思兴谢端,叹息不能止。

(0)

翟好问

爱尔山城隐,柴门对县衙。

酒资千亩苎,生计一园瓜。

雨步荷巾湿,风吟席帽斜。

时时扶短杖,看竹到东家。

(0)

送莫翥入郭知还溪居·其二

蝉鸣山郭晏,一棹出烟扉。

凉风将皓月,迢递送君归。

自识门前树,遥闻窗下机。

应叹缁尘满,临流一浣衣。

(0)

寄友

客路寻常怨别离,况逢秋色倍堪悲。

一封书到千山暮,正是思君独坐时。

(0)

元方既次韵见寄又闻辞训导之职来归东崖故居乃再用前韵以贺之·其三

旧隐高崖曲岸中,疗饥归作采芝翁。

无人径造依亭竹,有子书追戏海鸿。

门外小船渔笛月,篱东矮屋酒旗风。

先生襟韵知何似,秋菊春兰臭味同。

(0)

赵樵山见和复用韵以答之·其一

半年学稼入田中,时访村西鹤发翁。

草径暖烟晨牧犊,蓬窗秋雨夜闻鸿。

瓜香果熟园林趣,酒浊鸡肥里社风。

野鸟不知兴废事,争枝择树满林同。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