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谷一盘一曲,精舍三间五间。
翠雨飞时林静,白云开处僧还。
暂游宛探月窟,到此可破天悭。
珍重韩愈李愿,曾否烟磴跻攀。
缭谷一盘一曲,精舍三间五间。
翠雨飞时林静,白云开处僧还。
暂游宛探月窟,到此可破天悭。
珍重韩愈李愿,曾否烟磴跻攀。
这首诗描绘了盘谷寺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缭谷一盘一曲”,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谷蜿蜒曲折的景象,仿佛画卷缓缓展开。接着,“精舍三间五间”则点出了寺庙建筑的布局,虽非宏大规模,却自有一番幽静之美。
“翠雨飞时林静,白云开处僧还”两句,通过雨后林间的宁静与云开见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雨后的森林显得格外宁静,而当云雾散去,僧人归返,更添了几分禅意。
“暂游宛探月窟,到此可破天悭”则表达了诗人对盘谷寺独特魅力的赞叹。这里的“月窟”比喻寺庙的神秘与美丽,而“破天悭”则是说在这片天地之间,寺庙的存在仿佛打破了某种束缚,让人感受到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最后,“珍重韩愈李愿,曾否烟磴跻攀”一句,借用了韩愈和李愿的故事,表达了对前人探索自然之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或他人也曾攀登过这样的山路,体验过那份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喜悦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盘谷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精神追求与自然探索的深刻思考。
妆梅梦靥,流水步尘,黄昏梵宇深寂。
又是染霜奁月,微微变林色。残年事,萧寺客。
念过此、迅如烟驿。暮云外、一笑相逢,竟认头白。
憔悴共天涯,往事旗亭,寻常付陈迹。
几度意销魂断,平居睇乡国。伤歌泪,痕暗藉。
更万感、尽非畴昔。俊游远,扑面风花,还记今夕。
飞蓬两鬓,容易雪霜欺。能似旧,青青否,一丝丝。
不须悲。
草木无情物,催换叶,清秋节,芳未歇,寒先彻,底禁持。
似我工愁,倘不教憔悴,造物何私。
况天涯漂泊后,昨梦都非。老态垂垂。镜先知。
念欢事少,忧心悄,吾衰早,复奚辞。
长似此,星星矣,欲胡为。莫频窥。
一样伤心色,行滋蔓,到吟髭。
金粉改,江山在,越悽其。
商妇琵琶,咽到无声处,萦损蛾眉。
便青春又也,忍忆少年时。醉插花枝。
蚓曲依墙,鱼更隔岸,短廊阴亚蔷薇。
露幂闲阶,微凉自惊,无人泥问添衣。
并禽栖遍,趁星影、孤鸿夜飞。
绳河低转,梦冷孀娥,香雾霏霏。当时曲槛花围。
却月疏帘,玉臂清辉。
纨扇抛残,空怜锦瑟,西风怨入金徽。
返魂烧尽,甚环佩、宵深怕归。
茫茫此恨,碧海青天,惟有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