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长物一张琴,时对清流自写心。
老子兴阑童子去,月明悬溜有馀音。
幽栖长物一张琴,时对清流自写心。
老子兴阑童子去,月明悬溜有馀音。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作乐导水(其十八)水口听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诗人以"幽栖长物一张琴"开篇,强调了琴作为他隐居生活中唯一的陪伴,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音乐的热爱。"时对清流自写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通过抚琴与清澈流水的交融,将自己的心境寄托于琴声之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
后两句"老子兴阑童子去,月明悬溜有馀音"则描绘了琴声结束后的情景。"老子兴阑"暗指诗人兴致已尽,但琴音犹在,"童子去"暗示了环境的静谧。最后,"月明悬溜有馀音"以明亮的月光和流淌的溪水映衬出琴声的余韵,给人留下深远的回味,体现了诗人对琴声艺术效果的高度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听琴这一日常小事,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艺术的追求。
城头滚滚寒烟起,城里无人冷如水。
一声暮角聒地来,声中宛转含馀哀。
逡巡流入单于调,耳边似近单于台。
坐客未终听,对面泪双迸。
那复将军绝塞眠,朔风吹落玉帐边。
狼烟未尽不待晓,恨不立起铭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传不足。
吁嗟画角终无情,百年日月销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