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三十四首·其三》
《咏怀三十四首·其三》全文
明 / 王廷陈   形式: 古风

昔有亢桑子,寄身畏垒居。

臣妾屏仁知,甘与朴累俱。

三年国大穰,岁计诚有馀。

闾井戴其润,谋欲俎豆予。

闻之怅不怿,奋起逃空虚。

丰施不食报,道化超黄虞。

季叶骛功利,画挈矜一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道德观念的流失。诗人以亢桑子的故事开篇,描述了他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仁义,最终得到乡邻们的尊敬和认可。然而,诗人随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指出人们过于追求功利,忽视了道德的实践和传承。

“昔有亢桑子,寄身畏垒居。” 开篇即点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处的艰难环境,暗示了仁义在困境中的珍贵。

“臣妾屏仁知,甘与朴累俱。” 这两句描绘了亢桑子如何选择放弃世俗的荣华,而坚持内心的仁义,与朴实的生活为伴。

“三年国大穰,岁计诚有馀。” 描述了亢桑子坚守仁义后,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富足,体现了他的行为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闾井戴其润,谋欲俎豆予。” 这里进一步强调了亢桑子的行为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和认可,甚至被人们视为祭祀的对象,象征着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亢桑子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闻之怅不怿,奋起逃空虚。”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以及自己选择逃避现实,寻找心灵的宁静。

“丰施不食报,道化超黄虞。” 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刻忧虑,认为人们的慷慨施舍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道德的教化已经超越了古代圣贤的水平。

最后,“季叶骛功利,画挈矜一隅。” 总结了时代特征,指出末世的人们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道德观念的缺失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道德观念,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道德回归的渴望。

作者介绍

王廷陈
朝代:明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猜你喜欢

挽乔民瞻

世德书青史,荣名在本朝。

如何元士葬,不得大夫招。

惆怅空萧瑟,秋风正泬寥。

摇看古原上,松柏暮萧萧。

(0)

送章明章善解官奉亲还吴中二首·其一

了知天意贵生全,南岳夫人奉化权。

当日论功门户重,至今传泽子孙贤。

聊书鬲上三年课,最爱杯中一百篇。

君宠母恩如已报,暮云春树约他年。

(0)

和酬郑共老

万事易瓦裂,故人情未休。

殷勤一诗语,辛苦百端求。

书托峰头雁,人随海上鸥。

终期断湖尾,卜筑共良谋。

(0)

和谹父留别·其二

卧鼓开亭障,斯人久晏然。

宣王思采芑,羊祜保新边。

妙手传干叶,鳌头控六连。

使君双眼阔,塞草不供怜。

(0)

杜倅再示前韵继之二首·其一

惭愧诗筒数往回,自嫌局促困驽材。

尘踪已挂旧官壁,妙语犹随新雨来。

好客共谋良夜醉,养花长得四时开。

知君客里犹行乐,端为襟怀不染埃。

(0)

以纸衾寄叔飞代简

我有江南素茧衣,中宵造化解潜移。

隆冬必可独不死,分向苕溪雪闇时。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