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
已谙藜藿味,敢作稻粱谋。
农业年年减,官征日日稠。
凭谁寄焦饭,少慰倚门忧。
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
已谙藜藿味,敢作稻粱谋。
农业年年减,官征日日稠。
凭谁寄焦饭,少慰倚门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尝稻》,通过对中秋时节楚地稻米丰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和生活艰辛的一面。首句“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形象地写出稻谷颗粒饱满,如同珍珠般在碗中浮动,展现出丰收的喜悦。然而,接下来的“已谙藜藿味,敢作稻粱谋”则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虽然已经习惯了粗食(藜藿),但仍不敢忘记稻粱谋生之本,表达了对温饱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社会现实,“农业年年减,官征日日稠”揭示了农业生产日益衰退,而赋税却日益繁重的现实,农民的生活困境跃然纸上。最后两句“凭谁寄焦饭,少慰倚门忧”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挂念,希望能有人送些糙米饭,哪怕微薄,也能稍稍缓解家人倚门盼归的忧虑。
整首诗以农事为背景,寓言深沉,既展示了丰收的喜悦,又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