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尝稻》
《尝稻》全文
宋 / 罗公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

已谙藜藿味,敢作稻粱谋。

农业年年减,官征日日稠。

凭谁寄焦饭,少慰倚门忧。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gdào
sòng / luógōngshēng

chǔdàozhōngqiūshúzhūwǎnmiàn

ānhuòwèigǎnzuòdàoliángmóu

nóngniánniánjiǎnguānzhēngchóu

píngshuíjiāofànshǎowèiményōu

翻译
楚地的稻米在中秋时节成熟,颗颗饱满如同珍珠浮在碗中。
我已经习惯了粗劣的食物,但也不敢妄想丰盛的生活,只求能有个安稳的生计。
每年的农业生产都在减少,而官方的赋税却一天比一天繁重。
谁能送我一些糙米饭,稍稍安慰一下倚门期盼的母亲的忧虑呢?
注释
中秋熟:指稻米在秋季丰收的时候成熟。
珠玑碗面浮:形容稻米颗粒饱满,犹如珍珠般浮在碗中。
藜藿味:藜藿,泛指粗劣的食物,这里指贫困生活。
稻粱谋:稻粱,泛指粮食,比喻生活所需,这里指稳定的生活生计。
农业年年减:农业生产逐年下降。
官征日日稠:官府的征税一天天加重。
焦饭:糙米饭,形容生活困苦。
倚门忧:母亲倚门期盼,表示家中贫困和担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尝稻》,通过对中秋时节楚地稻米丰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和生活艰辛的一面。首句“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形象地写出稻谷颗粒饱满,如同珍珠般在碗中浮动,展现出丰收的喜悦。然而,接下来的“已谙藜藿味,敢作稻粱谋”则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虽然已经习惯了粗食(藜藿),但仍不敢忘记稻粱谋生之本,表达了对温饱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社会现实,“农业年年减,官征日日稠”揭示了农业生产日益衰退,而赋税却日益繁重的现实,农民的生活困境跃然纸上。最后两句“凭谁寄焦饭,少慰倚门忧”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挂念,希望能有人送些糙米饭,哪怕微薄,也能稍稍缓解家人倚门盼归的忧虑。

整首诗以农事为背景,寓言深沉,既展示了丰收的喜悦,又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作者介绍

罗公升
朝代:宋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猜你喜欢

胡明宫词·其六

朔风猎猎响寒空,衰草黄云入梦中。

料得君王眠毳帐,系腰犹忆玉玲珑。

(0)

家园新茶寄大儿兴吾

才交谷雨摘旗枪,焙得春茗寄远尝。

画省烹时须细品,可能比并婺源香。

(0)

乌栖曲

金谷园中百尺桐,慈乌将子巢其中。

霜华坠地月如水,艳舞娇歌画烛红。

石崇沈醉绿珠醒,银河半倾金翠冷。

后夜高楼月自莹,不见珊瑚美人影。

(0)

秋柳

江潭憔悴几枝横,秋雨秋风怆别情。

犹拟攀条贻远道,可怜玉笛不成声。

(0)

雨中看紫芍药

晨妆乍点自倾城,冉冉香生绣户清。

厌说广陵春色暮,胭脂和泪雨中倾。

(0)

吴岩子徵和起句原韵·其二

长堤梅格渐生香,叠入奚童旧锦囊。

离绪征帆寒雁远,移文秀笔淡山光。

花含碧玉裁清佩,云映芝眉剪绿裳。

解得苑莺调柳色,束红凝目望华章。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