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月》
《中秋月》全文
宋 / 高登   形式: 古风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

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0)
注释
绣江:江名。
再见:再次相见。
中秋月:中秋时节的月亮。
岁去:岁月流逝。
月圆:月亮圆满。
人尚缺:人未团圆。
共婵娟:共享明月。
苦恨:深感遗憾。
亭亭:明亮的样子。
照离别:照亮离别之情。
一尊:一杯酒。
谁与同:与谁共饮。
孟光:典故中贤妻。
梁鸿:历史人物,有贤妻孟光。
众雏:众多孩子。
立侍:站立侍奉。
俨成列:整齐排列。
寿乃翁:为父亲祝寿。
乃翁:你的父亲。
揩病目:擦拭患病的眼睛。
手足顽麻:手脚麻木。
头发秃:头发稀疏。
团圞:团圆。
三十秋:三十年。
翻译
在绣江再次看到中秋明月,时光流逝,月圆而人未全聚。
遥望千里共享同一轮明月,深深的哀愁因这皎洁的月光照亮离别之痛。
今夜又有何人共饮,孟光端着酒盘仿效梁鸿敬酒。
众多孩子站立侍奉,整齐有序地举杯祝寿他们的父亲。
老父凝视着月亮,抚摩着患病的眼睛,手脚麻木,头发已稀疏。
只愿此生团聚如满月三十载,不计距离的远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在绣江边再次看到明亮的圆月,然而人事已非,亲人未能团聚,只能通过月光寄托思念之情。"岁去月圆人尚缺"表达了岁月流逝,团圆的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诗人想象着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能共享这轮明月,"相望千里共婵娟"流露出深深的牵挂。

"苦恨亭亭照离别"一句,借月光的无情照射来强化离别的痛苦。接着,诗人感叹无人共饮,只能独自怀念妻子孟光般的贤淑,以及孩子们恭敬地依次为他祝寿的场景。"乃翁看月揩病目"描绘出老父眼疾缠身,但仍坚持赏月的画面,显示出家庭的温馨和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两句"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家庭和睦、团圆的深深渴望,即使距离遥远,也希望能有三十年的团聚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中秋佳节时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作者介绍

高登
朝代:宋

高登(1104~1159) 字彦先,号东溪,漳浦县杜浔乡宅兜村人,南宋强项廉介的爱国者,词人,宣和间为太学生。绍兴二年(1132)进士。授富川主簿,迁古田县令。后以事忤秦桧,编管漳州。有《东溪集》、《东溪词》。
猜你喜欢

成化丁未闻解郡作·其四

拂袖归田园,闭门谢卿相。

白云有去来,青山本无恙。

(0)

巡按贺御史言事待罪次韵四首·其四

不学古贤哲,谩修封禅仪。

但于匡主处,便是致身时。

娲圣天曾补,公愚山可移。

宸聪蒙省览,会见太平期。

(0)

自警告诸僚友

脚下程途远,镜中毛发丝。

治狂须止酒,医瘦莫吟诗。

勿谓性多僻,须知圣可师。

忍将锦绣段,白日弃泥淄。

(0)

分韵送萧进士璿赴广东纂修实录

南山有丹凤,文彩何翩翩。

万里风云会,龙马相周旋。

先帝弃万方,泣涕穷遐堧。

神化岂不显,所贵在摩编。

闽山接岭海,桑梓遥相联。

驱车迅行迈,不辞路险艰。

丹青绘日月,意象在笔先。

春秋有微义,仰看续前篇。

(0)

南京户部主事王君彦奇作浮桥于上新河之钞关

上新河畔结新梁,南国争誇粉署郎。

涉险不劳忧竞渡,行人何止便征商。

凌风画鹢冲舻近,锁岸晴虹亘水长。

有志济川身更壮,远期功业重鹓行。

(0)

黄山观汤泉及龙池小憩祥符寺·其一

天教微雨净纤埃,重我登临一度来。

山姓尚随轩帝号,诗龛谁继谪仙才。

云扶绛节中天起,地拔青莲四面开。

鳌禁半生真浪迹,不知乡国是蓬莱。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