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
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
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在绣江边再次看到明亮的圆月,然而人事已非,亲人未能团聚,只能通过月光寄托思念之情。"岁去月圆人尚缺"表达了岁月流逝,团圆的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诗人想象着千里之外的亲人也能共享这轮明月,"相望千里共婵娟"流露出深深的牵挂。
"苦恨亭亭照离别"一句,借月光的无情照射来强化离别的痛苦。接着,诗人感叹无人共饮,只能独自怀念妻子孟光般的贤淑,以及孩子们恭敬地依次为他祝寿的场景。"乃翁看月揩病目"描绘出老父眼疾缠身,但仍坚持赏月的画面,显示出家庭的温馨和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两句"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家庭和睦、团圆的深深渴望,即使距离遥远,也希望能有三十年的团聚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中秋佳节时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南山有丹凤,文彩何翩翩。
万里风云会,龙马相周旋。
先帝弃万方,泣涕穷遐堧。
神化岂不显,所贵在摩编。
闽山接岭海,桑梓遥相联。
驱车迅行迈,不辞路险艰。
丹青绘日月,意象在笔先。
春秋有微义,仰看续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