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初晴万竹低,莺声彷佛度前溪。
忽然飞去无人见,却在绿杨深处啼。
雾雨初晴万竹低,莺声彷佛度前溪。
忽然飞去无人见,却在绿杨深处啼。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闻莺》描绘了一幅雨后初霁、清新宁静的画面。首句“雾雨初晴万竹低”,通过“雾雨”和“初晴”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明亮的氛围,竹林在雨后显得更加低垂,仿佛被洗涤得更加翠绿。次句“莺声彷佛度前溪”,以“彷佛”一词形容黄莺的歌声若有若无,穿过潺潺溪水,显得格外悦耳动听。
第三句“忽然飞去无人见”,捕捉到黄莺瞬间消失的动态,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暗示了其轻盈快捷的身姿。最后一句“却在绿杨深处啼”,点明黄莺并未远去,而是隐藏在翠绿的柳树丛中继续鸣叫,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生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清晨的自然景象,通过黄莺的活动,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出门见明月,入门思故人。
故人如此月,一见一回新。
明月相见多,故人相见少。
问尔何因缘,长似此月好。
故人在何处,南北东西路。
明月在咫尺,夜夜庭前树。
明月莫亏缺,故人莫离别。
愿月如故人,故人亦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