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韩愈所作的《题杜工部坟》,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杜甫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
韩愈在诗中首先提出“何人凿开混沌壳,二气由来有清浊”,以混沌寓指自然未分之状态,二气则象征着清浊两种不同的品质。接着,他阐述了清气孕育圣贤,浊气造就愚朴的道理,强调了人才的形成与环境、品质的关系。
“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如蓬麻”两句,表达了对英豪虽逝但名声永存的赞美,以及对不肖之徒虚度一生的惋惜。随后,韩愈提到“荣华一旦世俗眼,忠孝万古贤人芽”,强调了忠孝精神的永恒价值,与世俗追求的短暂荣华形成对比。
“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赞扬了唐朝文化的繁荣与人才辈出的景象。然而,“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四五人”则感叹在众多诗人中,真正清新脱俗的寥寥无几,而杜甫(工部)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高度评价杜甫的艺术成就,认为他是无可比拟的天才。接下来,“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赞扬杜甫诗歌的影响力,不仅能够净化世俗的耳朵,还能回春造化,展现出其深邃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描绘了杜甫诗歌如同洞庭湖秋日的阳光,清澈明亮,照亮人心。最后,“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閒愁”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深深仰慕与渴望相见的心情。
“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描述了诗人偶然来到杜甫墓前的情景,充满了哀伤与怀念。通过与牧童的对话,诗人找到了杜甫的祠堂,并进入古屋,感受到了寒竹与野蔓的氛围,内心充满感慨。
“一堆空土烟芜里,虚使诗人叹悲起”表达了对杜甫墓地荒凉景象的感慨,以及对杜甫逝世的悲痛之情。接着,诗人引用了杜甫的怨声与寒骨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对杜甫的怀念。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通过对比杜甫时代的风俗与现代社会的情况,表达了对杜甫时代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反思。
“子美当日称才贤,聂侯见待诚非喜。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回顾了杜甫在世时的待遇与后来的遭遇,表达了对杜甫命运的同情与对奸臣的谴责。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引用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杜甫忠贞不渝精神的敬佩,以及对杜甫最终归于汨罗江的感慨。
“过客留诗千百人,佳词绣句虚相美。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表达了对杜甫墓地周围留下的诗句的思考,以及对杜甫生前贫困、死后却备受赞誉的复杂情感。
最后,“明时好古疾恶人,应以我意知终始”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清明的时代,能有更多的人欣赏和推崇杜甫,认识到他的价值与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杜甫及其作品的赞美与怀念,展现了韩愈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情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一些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