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留残月路穿云,数里模糊认未真。
鸟似唤醒人转急,犬于临别客还亲。
依稀茅屋无扃户,寂寞茶烟少并邻。
独有山花知我意,随风吹入马蹄尘。
山留残月路穿云,数里模糊认未真。
鸟似唤醒人转急,犬于临别客还亲。
依稀茅屋无扃户,寂寞茶烟少并邻。
独有山花知我意,随风吹入马蹄尘。
此诗描绘了清晨行走在山间小径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首句“山留残月路穿云”,以“留”字生动地描绘出山峦在夜色中保留着残月的光辉,而“穿云”则形象地展示了行人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穿行的情景,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接着,“数里模糊认未真”一句,通过“模糊”二字,表现了远处景物在晨光初照时的朦胧美,同时也暗示了行进中的探索感和未知性。随后,“鸟似唤醒人转急,犬于临别客还亲”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鸟和犬以情感,前者仿佛在黎明前的寂静中唤醒旅人,后者在离别之际显得更加亲近,增添了旅途中的温馨与不舍。
“依稀茅屋无扃户,寂寞茶烟少并邻”描绘了沿途所见的简朴村落,虽有炊烟袅袅,却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静谧。最后,“独有山花知我意,随风吹入马蹄尘”一句,以山花为喻,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即使是在匆匆行进中,山花似乎也理解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随风飘散的花瓣仿佛是自然对旅人情感的回应,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山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感的交融,以及旅途中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
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
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
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
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
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
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
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南北夐绵络,同名圁与鄞。
岁月老羁旅,何事勤所勤。
情胜古今契,身以邪正分。
清音幸先后,旷怀得朝曛。
山腰转嘉树,风袖落閒云。
盘磴去来迷,飞泉高下闻。
龙柏肯予媾,上苑侍吾君。
三花论缱绻,丹丘旧絪缊。
中抱既兀兀,外骛徒纷纷。
映窗有翰墨,满架亦典坟。
摅虹宫栋宇,流汗程斧斤。
少时喜诡俗,老境思迨群。
不复梦江湖,诗成心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