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
得络逐胜去,颇忆纆绵时。
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
得络逐胜去,颇忆纆绵时。
这首诗描绘了从蚕到丝的转变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变化。开篇“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以蚕从幼虫阶段在竹箔上吐丝结茧,到成年后在织机上被加工成丝线,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转化。接着,“得络逐胜去,颇忆纆绵时”两句,表达了从自然状态到人工加工的过程,蚕丝从最初的简单形态逐渐变得复杂和精致,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一过程回想起了过去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可能暗含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或对自然之美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蚕丝的制作过程,隐喻了人类社会从原始到文明的演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情感的流转和对过往的怀旧之情。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也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思考。
我思买蜀山,附田小峥嵘。
家本冰氏子,室无孔方兄。
为郡非其乐,强颜聊此行。
四夷幸兵休,万邦喜时平。
所嗟启利源,开国始于荆。
当年惟迂叟,乃如鲁二生。
高卧不肯起,彼方事交征。
共兜自滔天,尧舜实圣明。
至今天下士,语及涕纵横。
今王益神武,览奏每叹惊。
皇皇元首诗,主歌臣则赓。
德音既屡下,美意谁能成。
追怀符益州,积恶高陵京。
老农扣头泣,愿闻徭役轻。
故人佐太府,因君烦寄声。
艰难念吾土,慷慨见深情。
歃血誓仁义,由来盖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