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避世者,习静碧云隈。
遂有何颙兴,翻为孺子来。
谭经玉尘落,倚瑟锦弦开。
夜深还说剑,急雨助悲哀。
怜君避世者,习静碧云隈。
遂有何颙兴,翻为孺子来。
谭经玉尘落,倚瑟锦弦开。
夜深还说剑,急雨助悲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慎中在隆福寺与友人深夜长谈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氛围。
首句“怜君避世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他们选择避开尘世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习静碧云隈”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所在环境的幽静与高雅,碧云隈暗示着隐逸之地,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遂有何颙兴,翻为孺子来。”这两句转折,何颙兴可能是指友人之间的交谈激发了某种兴趣或情感,而“翻为孺子来”则可能是意外的惊喜,或许有年轻的朋友加入,增加了谈话的活力和趣味。
“谭经玉尘落,倚瑟锦弦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谭经”指的是谈论经典,而“玉尘落”形象地描绘了谈话时的专注与深入;“倚瑟锦弦开”则描绘了演奏音乐的场景,锦弦开喻指音乐的美妙与和谐,增添了诗中的艺术气息。
最后,“夜深还说剑,急雨助悲哀。”夜深之时,友人们仍在谈论,话题可能涉及剑术或是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这种深夜的对话往往伴随着更深的情感交流。而“急雨助悲哀”则可能象征着外界环境的不和谐,或是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沉重,通过自然界的雨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与精神共鸣,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体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静谧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