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底踏碎月,过清寒不支。
窈哉石房深,矮榻聊自宜。
大声忽怒涛,拉此窗与扉。
初疑雷雨交,挟以群龙飞。
又疑度朔辈,夜半窟宅移。
苏磴傥霢霂,那识吾是谁。
止持三日粮,有计安能施。
辗转不可当,两目无合时。
所赖窗纸明,未受烟雾欺。
久之声渐吞,喜报幽田知。
魄妖方拟过,壁隙光陆离。
起视东风端,日色已满枝。
布袜青行缠,尚可迂阔为。
趣饭谢主人,厄陈闻仲尼。
七日枵腹坐,更有谁能之。
松底踏碎月,过清寒不支。
窈哉石房深,矮榻聊自宜。
大声忽怒涛,拉此窗与扉。
初疑雷雨交,挟以群龙飞。
又疑度朔辈,夜半窟宅移。
苏磴傥霢霂,那识吾是谁。
止持三日粮,有计安能施。
辗转不可当,两目无合时。
所赖窗纸明,未受烟雾欺。
久之声渐吞,喜报幽田知。
魄妖方拟过,壁隙光陆离。
起视东风端,日色已满枝。
布袜青行缠,尚可迂阔为。
趣饭谢主人,厄陈闻仲尼。
七日枵腹坐,更有谁能之。
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入夜闻声疑风雨大作不敢睡》描绘了夜晚在松林中独处,听到风声雨声疑为风雨欲来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声响转化为生动的意象,如“大声忽怒涛”、“雷雨交”、“群龙飞”,展现出风雨的气势。他身处简陋的石房,内心却充满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粮食短缺的担忧,只能凭借微弱的窗纸之光,勉强辨识周围环境。
随着声音渐消,诗人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觉,东方已经露出曙光,穿上布袜准备离去,感谢主人的款待,并以孔子困厄仍坚持学问的故事自我激励。最后,他感慨七日空腹静坐的经历,表达出对坚韧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与坚韧。
驱车出严关,触热归路长。
一雨群物苏,吾行亦清凉。
漓水自南去,湘流正洋洋。
眷言二三友,跋马勤送将。
萧然短长亭,每语夜未央。
张子名家驹,千里方腾骧。
杨郎岭中彦,而能敛锋铓。
延陵旧所熟,气味固难忘。
向来幕府游,三秀丽斋房。
居然出别语,分袂楚粤乡。
人生会有别,勿悲参与商。
独有赠言意,临岐更平章。
风俗易移人,宦途剧羊肠。
千钧有不守,决去飞鸟翔。
要当勉自持,诗书作金汤。
他年相会处,刮目看增光。
为谢桂父老,无泽留一方。
惟余石间字,时与洗苔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