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匡山僧赠楖栗杖》
《答匡山僧赠楖栗杖》全文
唐 / 曹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

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

(0)
注释
栗杖:坚硬的拐杖。
匡顶:庐山之巅。
百中无一枝:极难找到一根。
野僧:山野中的僧人。
岳神:对山岳的神灵。
画月:描绘在画中的月亮。
指云:用手指触动云彩。
蹇步:缓慢的步伐。
峨嵋:峨眉山。
翻译
手杖从匡庐之巅采来,百寻中难得一枝。
虽然得自山野僧人,但仍怕惊动岳神得知。
画中的月亮寒光闪烁,指尖轻触,秋云片片移动。
这根杖子适合慢慢行走,将来有一天我会再来拜访峨眉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景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的交往和对自然之神的敬畏。"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表现了匡山特有的楖树稀少,每一枝都显得弥足珍贵。"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神的敬畏,即便是通过僧人的手获得这特殊的树枝,也仍旧心存忌惮。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一句,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借助自然之美,以达成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最后两句"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表明了诗人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够再次踏足这片神圣的土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曹松

曹松
朝代:唐   字:梦徵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生辰:828——903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猜你喜欢

遣怀·其一

瑟体近亦纵,所在幽雯生。

感事类濛远,览志托诚宏。

冷然通思愫,眇忽殊难更。

物候变繁灼,遐浑仍就明。

春月耿个发,流星没无精。

玉形太曲折,绿帏鉴空盈。

常恐世冶速,灵妙如烟轻。

何以见滞质,令吾思不清。

(0)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其五

有来振振,月重轮兮。瑜玉在佩,綦组明兮。

左徵右羽,德结旌兮。步中采荠,矩彟循兮。

(0)

庆元二年皇后册宝十三首·其一

乾健坤顺,群生首资。日常月升,四时叶熙。

帝嗣天历,后崇母仪。黼黻承晖,王化是基。

(0)

元符亲享明堂十一首·其二上帝位奠玉币用《镇安》

圣能享帝,孝克事亲。于皇宗祀,盛节此陈。

何以荐虔,二精有炜。何以致祥,上天鉴止。

(0)

虞主回京四首·其四虞神

复土初。明旌下储胥。回虚仗,箫笳互奏,旌旆随驱。

岂知飙御在蓬壶。道萦纡。风日惨、六马踌躇。

留恨满山隅。不堪回首,翠柏已扶疏。

帝城渐迩,愁雾锁天衢。公卿百辟,鳞集云敷。

迓龙舆。端门辟,金碧凌虚。此时还帝都。

严清庙,入空时升,文物灿烂极嘉娱。

配三宗,号称神,古所无。帝德协庙虞。

九歌毕奏斐然殊。会轩朱。神具燕喜,锡福集皇居。

更千万祀,佑启邦图。

(0)

高宗祀大礼鼓吹歌曲五首·其五降仙台

升烟既罢,良夜未晓,天步下神丘。

锵锵鸣玉佩,炜炜照金莲,杳蔼云裘。

彩仗初转,回龙驭、旌旆悠悠。星影疏动与天流。

漏尽五更筹。大明升,东海头。

杲杲灵曜,倒影射旗旒。辇路具修。葱郁瑞光浮。

归来双阙看御楼。有仙鹤、衔书赦囚。

万方喜气,均祉福,播歌讴。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