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其五寓言》
《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其五寓言》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陌]韵

今言而古藉,二三垂典册。

先人作己言,千百拟衡石。

寓言若玄珠,重言如拱璧。

谁持璧与珠,使人群啧啧。

卮言日曼衍,天倪随地斥。

终身未尝言,终言孰能格。

可不可谁分,然不然共择。

万物本天均,是非凭众斁。

已化复相生,无县那许射。

罔两莫群疑,景形方自索。

日火贷其光,夜阴恶可借。

无有入无閒,相视久无逆。

盛德果如无,舍者将争席。

无言无不言,始信无言益。

(0)
鉴赏

此诗《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其五)寓言》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探讨了“寓言”的深刻含义与价值。

开篇“今言而古藉,二三垂典册”,指出言语在古今文献中的重要地位,引出对“寓言”的关注。接着“先人作己言,千百拟衡石”描绘了前人通过寓言表达思想,千百年来不断被模仿和称颂的情景。

“寓言若玄珠,重言如拱璧”将寓言比作珍贵的珠宝,强调其价值。随后“谁持璧与珠,使人群啧啧”提出疑问,是谁赋予了这些寓言如此高的评价?“卮言日曼衍,天倪随地斥”描述了言语的演变和自然法则的体现。

“终身未尝言,终言孰能格”表达了对真正智慧的追求,即使终生不言,最终的智慧又能被谁理解?“可不可谁分,然不然共择”则探讨了事物的相对性和选择的重要性。

“万物本天均,是非凭众斁”强调了万物平等,是非取决于大众的看法。“已化复相生,无县那许射”暗示了变化与循环,没有绝对的界限。“罔两莫群疑,景形方自索”通过比喻,说明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

“日火贷其光,夜阴恶可借”对比白天与夜晚,象征光明与黑暗,强调了自我照亮的重要性。“无有入无閒,相视久无逆”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盛德果如无,舍者将争席”通过道德的讨论,引出宽容与和谐的主题。

最后“无言无不言,始信无言益”总结了整篇,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往往在于无声之处,无声的表达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寓言”的深入探讨,展现了郭之奇对语言、智慧、道德以及自然法则的独特见解,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辱井栏

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忆古云根。

楼空野燹钟何在,宫没寒芜井已眢。

古篆半留栏上字,妖姬犹有墓中魂。

试扪凹处殷红湿,不是胭脂是血痕。

(0)

送景初漕史还平江各赋一诗寄吴下诸友·其二

我忆栝山老徵士,卷雾飞谈那可当。

高致何如漆园吏,幽居真是郑公乡。

未能即去楚氛恶,每一相思云树长。

欲觅双鱼问消息,越来溪远水茫茫。

(0)

望江

寒潮已退大江空,不见来鸥与去鸿。

半岭綵霞缠落日,一川红树照西风。

鲁连蹈海英灵远,王粲登楼感慨同。

径欲投竿会稽石,得鱼为饱浙河东。

(0)

题冯士启士可藏书堂

不惜黄金为买书,要令弦诵被乡闾。

圣贤事业千年上,经史文章万卷馀。

借送讵论鸱有酒,收藏长爱蠹无鱼。

他时许下成精舍,岳麓匡山恐未如。

(0)

高沙失守哭知府李齐公平

高邮自昔号铜城,一旦东平委贼兵。

杀气仓皇迷野色,怨魂呜咽泣江声。

广陵琼树春仍在,甓社珠光夜不明。

白首故人悲赵李,临风唯有泪纵横。

(0)

寄归学士彦温

老笔文章史汉间,喜闻华发映朱颜。

司空旧隐王官谷,开府今称庾子山。

一色黄茅丹灶火,十年清梦紫宸班。

与君岁晚须相见,久办归思疏乞还。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