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春水蜀中来,东注扶胥浴日台。
江口月明龙户合,海天云散虎门开。
金银宫阙随潮汐,锦绣山河寄草莱。
氛祲冥冥殊末息,南征深仗伏波才。
牂牁春水蜀中来,东注扶胥浴日台。
江口月明龙户合,海天云散虎门开。
金银宫阙随潮汐,锦绣山河寄草莱。
氛祲冥冥殊末息,南征深仗伏波才。
这首《波罗晓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波罗晓望时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意境。
首句“牂牁春水蜀中来”,开篇即以牂牁江的春水,从四川流向南海,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图。牂牁江,古称牂牁水,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支流之一,源出贵州,流经广西,注入南海,其水势浩荡,四季不息,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壮阔。
“东注扶胥浴日台”一句,将牂牁江的水流向南海,与扶胥(今广东广州)的浴日台相联系,浴日台传说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此处借以形容江水东流,仿佛沐浴在朝阳之中,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江口月明龙户合,海天云散虎门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波罗晓望时的景象。江口月明,暗示夜晚的宁静与神秘;龙户合,可能是指江面的波纹或水面的倒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海天云散,虎门开,则展现了清晨时分,云雾消散,海天一色,虎门(可能指虎门大桥或类似地标)逐渐显现的壮丽景象,寓意着新一天的开始,充满希望与活力。
“金银宫阙随潮汐,锦绣山河寄草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金银宫阙与锦绣山河融入潮汐与草莱之中,既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丰富,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金银宫阙象征着富贵与权力,锦绣山河则代表了国家的繁荣与美丽,而这一切都随着潮汐变化,寄寓于草莱之间,表达了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最后,“氛祲冥冥殊末息,南征深仗伏波才”两句,揭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氛祲,指迷雾或战争的烟尘,冥冥,暗喻不明朗的局势。诗人担忧南方的动荡并未平息,需要像东汉名将马援(字伏波)那样的英雄才能平定南方的战乱,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这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是对现实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注。
综上所述,《波罗晓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屈大均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与责任感。
簪笏谁非嗣,才能恐未难。
传家推有守,树德莫如宽。
贱子敢为佞,明公信可观。
四维开雉堞,千顷涨波澜。
逮下亡圭角,逢人倒肺肝。
月评终许劭,爱客自袁安。
不伪心常逸,忘机体更胖。
所临惟简易,有道息彫残。
使节轺车稳,兵符玉具乾。
百城同锁静,万井益歌欢。
退食公无事,挥毫妙可刊。
笙歌珠履醉,风月井梧寒。
诸子仍闻道,群雏半著冠。
居然谢纨绮,沃若秀芝兰。
表里初无憾,行藏晚竟完。
向来三径志,欲了五车看。
异日人争诵,来徵印已刓。
恐须烦柱石,从此接鸳鸾。
直道惟天相,亨衢岂自干。
祝公千岁寿,终始立朝端。
我来北斗南,两见回东柄。
万斛开府愁,四壁文园病。
谁知深巷中,卉木颇幽夐。
大梁贤公子,携酒宾亦命。
红蕤已飘零,绿绮方辉映。
岂惟追寻迟,亦苦风雨横。
主宾混谁何,谈笑杂嘲评。
讵知时雨灵,但觉中酒圣。
年丰乐崇宁,诗敌蹑长庆。
况有雷陈交,何必宛洛盛。
律管承飞灰,羲和驻春令。
日月曾几何,佳辰我所竟。
芍药殿馀春,想见晨妆靓。
一醉欢有馀,此集君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