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云连寺,三花日抱亭。
洞龙嘘气白,巢鹤下空青。
宝树披丹壑,珠光映藏经。
徘徊归棹晚,孤月入疏棂。
一水云连寺,三花日抱亭。
洞龙嘘气白,巢鹤下空青。
宝树披丹壑,珠光映藏经。
徘徊归棹晚,孤月入疏棂。
这首诗描绘了海珠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一水云连寺”,以“一水”起笔,描绘出一条蜿蜒的水流与云雾相连,将读者带入一个缥缈的仙境之中,寺宇仿佛隐匿于云水之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超脱之感。
“三花日抱亭”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阳光比作怀抱亭台的三朵花,生动地表现了阳光洒落亭台之上,温暖而明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祥和的氛围。
“洞龙嘘气白,巢鹤下空青”两句,通过“洞龙”与“巢鹤”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生命力。洞穴中的龙吐出的白气,与天空中飞翔的鹤形成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宝树披丹壑,珠光映藏经”则将视线转向寺内的景致,宝树覆盖在红艳的山壑之中,珠光则映照着藏经之处,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也寓意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心灵之路。
最后,“徘徊归棹晚,孤月入疏棂”描绘了诗人游历一天后,乘舟归来,只见一轮孤月缓缓落入窗棂之间的情景。这一幕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仿佛在月光的引领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海珠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宗教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人道庄周梦蝴蝶,我言蝴蝶梦庄周。
庄周解飞蝶解语,说向蝴蝶应点头。
脩辞斋中子巩子,年少诗狂狂到底。
蹇驴破帽冲达官,白眼清谈对馀子。
东莱一翁印斯人,世人皆憎翁不嗔。
为渠落笔三大字,政自不妨诗入神。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
开红落翠天为泣,覆手作春翻手秋。
晚唐异味今谁嗜,耳孙下笔参差是。
一径芙蓉十万枝,唤作春风二月时。
旁人笑渠眼花恐落井,渠方掉头得句呼不醒。
老夫向来守荆溪,郡有诗人元不知。
赠我连城杂照乘,一夜空斋横白蜺。
黄金白璧明月珠,清歌妙舞倾城姝。
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壁环相如。
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席皆让渠。
儿时作剧百不懒,说著读书偏起晚。
乃翁作恶嗔儿痴,强遣饥肠馋蠹简。
老来万事落人后,浪取故书遮病眼。
病眼逢书辄著花,笔下蝇头成老鸦。
病眼将奈故书何,故书一开一长嗟。
东坡文集侬亦有,未及终篇已停手。
印墨模糊纸不佳,亦非鱼网非科斗。
富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
纸如雪茧出玉盆,字如霜雁点秋云。
老来两眼如隔雾,逢柳逢花不曾觑。
只逢书册佳且新,把玩崇朝那肯去。
东坡痴绝过于侬,不将一褐易三公。
只将笔头挂月胁,万古凡马不足空。
故人怜我老愈拙,不寄金丹扶病骨。
却寄此书来恼人,挑落青灯搔白发。
《谢福建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宋·杨万里】黄金白璧明月珠,清歌妙舞倾城姝。他家都有侬家无,却有四壁环相如。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故人远送东坡集,旧书避席皆让渠。儿时作剧百不懒,说著读书偏起晚。乃翁作恶嗔儿痴,强遣饥肠馋蠹简。老来万事落人后,浪取故书遮病眼。病眼逢书辄著花,笔下蝇头成老鸦。病眼将奈故书何,故书一开一长嗟。东坡文集侬亦有,未及终篇已停手。印墨模糊纸不佳,亦非鱼网非科斗。富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纸如雪茧出玉盆,字如霜雁点秋云。老来两眼如隔雾,逢柳逢花不曾觑。只逢书册佳且新,把玩崇朝那肯去。东坡痴绝过于侬,不将一褐易三公。只将笔头挂月胁,万古凡马不足空。故人怜我老愈拙,不寄金丹扶病骨。却寄此书来恼人,挑落青灯搔白发。
https://shici.929r.com/shici/dhY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