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听纶音出殿东,午陪亲祀入神宫。
斋期已先庚三日,辇路遥清巽二风。
礼异冠裳随地改,望高宗庙与天通。
恭闻饮福新停觯,精意同归陟降中。
晓听纶音出殿东,午陪亲祀入神宫。
斋期已先庚三日,辇路遥清巽二风。
礼异冠裳随地改,望高宗庙与天通。
恭闻饮福新停觯,精意同归陟降中。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在正月四日进行郊祭和庙享的庄严仪式。首句“晓听纶音出殿东”,生动展现了清晨皇帝听取诏令后,从宫殿东部出发的情景,预示着仪式的开始。接着,“午陪亲祀入神宫”则描绘了中午时分,皇帝亲自参与祭祀活动,进入神宫的场景。
“斋期已先庚三日”表明了祭祀前的斋戒时间,体现了仪式的严谨性和对神灵的敬畏。“辇路遥清巽二风”则通过描绘皇帝乘坐的车驾行进在清风徐徐的道路上,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礼异冠裳随地改”说明了不同地方的祭祀礼仪有所差异,但都遵循着特定的规矩。“望高宗庙与天通”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与天地之间的精神连接。
最后,“恭闻饮福新停觯,精意同归陟降中”描绘了皇帝在仪式中恭敬地接受祝福,并在仪式的高潮部分,与神灵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一传统仪式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忆昔清洹上,踟蹰别右军。
十年殊未见,一字不相闻。
漂泊应怜我,迢遥几梦君。
苦吟先白发,多病后青云。
独滞周南日,还空冀北群。
飞花怅春过,明月感秋分。
天外鹤孤唳,风前兰自芬。
稚圭如旧识,宁复北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