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法和》
《送僧法和》全文
唐 / 戎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

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

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

(0)
注释
达士:有悟道的人。
滞:阻碍。
他乡:其他地方,此处指异乡。
总是:永远是。
贝叶:古印度的一种书写材料,常用于写佛经。
论法:讲解佛法。
莲花:象征佛教中的清净和觉悟。
真空义:佛教中空无一物的真理。
智慧芽:智慧的萌芽。
飞锡:僧人出行携带的锡杖,象征出家人的流浪修行。
恒沙:比喻极多,如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数。
翻译
有悟道之士,心中无阻碍,无论身在何处,都视作故乡。
研读佛经时,翻阅贝多叶般深沉的教义,讲解佛法时,手指莲花以示清净。
想要领悟真理的真谛,首先要开启智慧的种子。
不清楚离开后,还有什么能超越这无穷无尽的佛法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境界与修行状态。"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表明这位僧人心灵纯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归属感。"问经翻贝叶,论法指莲花"则显示了僧人的学术修养,即便是在讨论佛教经典或是解释佛法时,也像翻阅贝多叶的经书一样认真,对待莲花般纯洁的佛法。

接下来的"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表达了僧人对禅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他们希望能够领悟到宇宙间真实的本无(真空),而这之前必须先种植智慧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

最后两句"不知飞锡后,何外是恒沙"则隐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可能比喻僧人的修行已经达到了高深莫测的地步,以至于连时间流逝(飞锡)都无法察觉,只剩下无尽的黄沙(恒沙),象征着一片广阔而又孤寂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内心世界和修行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与智慧觉醒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
朝代:唐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生辰:744~800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猜你喜欢

题开先

距城近只十五里,三度来游两载中。

山骨漱来成白玉,水痕深处见苍龙。

竹间待月为佳友,柱上留题忆长公。

此去重来知几日,携家恋别莫匆匆。

(0)

适兴

鸿雁绝稻粱,江湖自嬉饱。

君看太庙牺,所欠非刍藁。

(0)

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馀辄成二首·其二

家山四年别,梅萼忽横枝。

久拟投倦翼,还成效雌羁。

初之一毫补,谩素五十炊。

所就竟何事,敢言厌拘縻。

吏民笑已满,虽勤欲奚为。

答以事不然,吾心异群儿。

矻矻不能闲,任汝了事讥。

吾道日已长,天运无穷期。

常恐业未富,无以答明时。

归将闭门坐,谨学毋自欺。

刻心事仁勇,立志防怠隳。

乞我刀圭剂,发此蒙昧姿。

(0)

南园杂咏.隐斋

出门易徇身,静处可固志。

寂寞三十年,所忧非禄位。

(0)

西湖歌

夫君之游兮,嫣荷为之笑迎。

夫君之归兮,白鹭为之致情。

嗟此湖几千百年兮,曷尝遇夫夫君之清。

人如玉兮水如镜,雨如珠兮山如屏,我为此歌兮不知谁为之声。

抑天籁之自鸣,抑性情之自生。

风卷其纸,陶然忘形。

(0)

碧潭奇观

剩得浮生十日闲,一逢胜处便凭栏。

天开池沼供鱼乐,雨洗峰峦与客看。

活计祇须携蒻笠,谋身空叹负儒冠。

试听矶上垂纶叟,不信人间有热官。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