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茅山侧,君谟闽路陲。
籁真无比籁,枝信后凋枝。
霭霭贞蕤发,童童秀叶披。
遗尧尧不服,岂是未曾知。
洪迈茅山侧,君谟闽路陲。
籁真无比籁,枝信后凋枝。
霭霭贞蕤发,童童秀叶披。
遗尧尧不服,岂是未曾知。
这首诗描绘了松树在自然环境中的坚韧与美丽。诗人以“洪迈茅山侧,君谟闽路陲”开篇,巧妙地将松树生长的地点置于偏远之地,暗示了松树不畏艰难、顽强生长的特性。接着,“籁真无比籁,枝信后凋枝”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赞美松树的声音纯净无匹,即使到了冬天,枝条也依然保持坚挺,不轻易凋零,展现了松树的坚韧生命力。
“霭霭贞蕤发,童童秀叶披”描绘了松树在云雾缭绕中散发出的生机勃勃之态,以及其茂密的叶子如同孩童般充满活力地披散开来,形象生动。最后,“遗尧尧不服,岂是未曾知”则表达了松树虽历经沧桑而不屈服的精神,似乎在说,松树的坚韧与高洁并非偶然,而是其本性使然,不为外界所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精神的赞美。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
全胜轺车驾边地。
爱官尘不到,书眼争明,称寿处,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闲,天亦徘徊就归计。
想叠嶂双溪,千骑弓刀,浑不似、白石山中胜趣。
怕竹屋梅窗欲成时,又飞诏东山,谢公催起。
雁阵惊寒,故唤起、离愁万斛。
因追念、镜鸾易破,凤弦难续。
诗句已凭红叶去,梦魂未断黄粱熟。
叹浪萍、风梗又天涯,成幽独。
归来引,相思曲。
尘满把,泪盈掬。
对长天远水,落霞孤鹜。
立尽西风无好意,遥山也学双眉蹙。
恨草根、不逐鬓根摧,秋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