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山中自养神,九还曾信后天身。
山人尚少乾坤债,野性还于水石邻。
访落诏书劳用旧,继离天子重更新。
金貂玉马连云第,东海如今是几尘。
辟谷山中自养神,九还曾信后天身。
山人尚少乾坤债,野性还于水石邻。
访落诏书劳用旧,继离天子重更新。
金貂玉马连云第,东海如今是几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辟谷修行,追求精神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辟谷”、“九还”等词语,展现了对道家养生理念的认同,以及对后天之身的修炼追求。隐士远离世俗的债务,与山水为邻,体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访落诏书劳用旧,继离天子重更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隐士可能曾经有过与世俗权力的交集,但最终选择远离,重新开始,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金貂玉马连云第,东海如今是几尘。”这两句则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过去权力与荣华的景象,与当前的隐居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金貂玉马代表了昔日的显赫地位,而“东海如今是几尘”则暗示了这些繁华终将归于尘土,强调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中充满了对传统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一种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与人俱杰,千年淑气回。
生成知帝造,楼阁倚天开。
帘捲云霞宅,花明锦绣堆。
鸟喧时到枕,蜃气自成台。
翠入阶前草,阳生岭上梅。
苍云天外变,紫气日边来。
水势环双玉,山光秀列台。
疏钟晴报寺,好月夜浮杯。
华国书香远,名家宦业恢。
迎仙徒缥缈,望省已崔嵬。
桃李当门盛,同声咏有莱。
双舄下枫宸,炎蒸渡海垠。
蔽芾频怀召,东南喜借恂。
衣冠仍夙范,雨露渥新仁。
乐国清狐鼠,中原见凤麟。
□□□□□,□□□□□。
令甲遗镌在,仓箱稔粟陈。
天涯重戴日,海国又逢春。
何幸康衢里,歌同击壤民。
明皇驭寓绥群邦,海宇万里来越裳。
蠢尔倭奴不自茹,敢窥惠涘连潮阳。
况乃横戈纵深骛,莞东内瞰罗浮麓。
九江水陷铁场摧,杀人如麻满溪谷。
官军始战向源头,帷幄谁者诚疏谋。
狼兵一败四千死,可怜蔽海僵尸流。
倭奴得志扬扬去,声联广海群倭驻。
横侵突劫踰几旬,帝怒赫然孰能恕。
握戎幸有王将军,剪擒曾寇先声闻。
倭奴竟落将军手,馘俘百级馀宵奔。
一时渤海风波息,共说王戎功最硕。
源头之耻聊刷之,旧地创残今衽席。
将军树下休言功,滨滨京观未全封。
备倭再整先朝略,浪静须防忽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