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略比终军少,折桂初逢素女游。
且逐鹿车归海曲,还如萧史别秦楼。
冰清玉润终辉映,白璧明珠岂暗投。
他日尚书传仲默,几年南国咏雎鸠。
弃繻略比终军少,折桂初逢素女游。
且逐鹿车归海曲,还如萧史别秦楼。
冰清玉润终辉映,白璧明珠岂暗投。
他日尚书传仲默,几年南国咏雎鸠。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所作,题为《毛献清殿元乃婿王世芳年十八领乡荐会试下第因留毕姻于毛氏以孟秋还太仓》。诗中通过比喻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对王世芳才华的赞赏和对他未来仕途的期许。
首句“弃繻略比终军少”,将王世芳与汉代少年将领终军相比,暗示他的才情出众,但未得显达。次句“折桂初逢素女游”借用“折桂”(科举高中)和“素女”(仙女)的典故,描绘他初次应试虽未成功,却如同仙女般清雅脱俗的经历。
“且逐鹿车归海曲”意指暂时放下科举失意,回归平静的生活,如同古代仙人萧史离开秦楼。接下来,“还如萧史别秦楼”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隐喻,表达对王世芳淡泊名利的赞赏。
“冰清玉润终辉映”赞美王世芳的品格纯洁如冰,才华出众如玉,未来必能展现出耀眼的光芒。尾联“白璧明珠岂暗投”以白璧明珠自比,强调他的才华不会被埋没,期待他日后能获得更高的官位。
最后,“他日尚书传仲默,几年南国咏雎鸠”预祝王世芳将来能成为尚书一类的高官,并在南国留下佳话,如同《诗经·周南·关雎》中的美好篇章。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王世芳的鼓励,也是对婚姻的祝福,寄寓了作者对后辈的厚望和对文人士大夫理想的追求。
双桧堂深,想前日、清风犹在。
才半载、政声传播,与人称快。
鞠草园扉无滞讼,憩棠田舍留遗爱。
问方今、循吏几何人,公为最。
明而恕,廉而介。
官易进,身难退。
苦簿书业委,米盐繁碎。
雁鹜自怜群里聚,龙猪不计儿时会。
望美人、又向碧云西,徒增慨。
雨足江皋,月满中秋,使客将归。
看扁舟空载,贫无长物,破囊收贮,富有新诗。
清白传家,怀金不受,洁已从来畏四知。
民何幸,尽相安南里,乐业熙熙。
谁知经界良规。
是三代相传古法遗。
要讲明有素,施行不扰,宽严相济,表里无私。
惭愧偏州,久淹老子,却怪朝家选用迟。
公子去,定致身*序,接武龙墀。
残花剩柳,正啼鹃声里,邮亭别馆。
三叠阳关听未彻,手执离杯引满。
政坐诸君,久烦老子,今日才萧散。
翩然归去,故园绿树春晚。
人世苍白浮云,自舒自卷,不入高人眼。
官事如麻何日了,输与闲中不管。
翠柏台高,紫薇省近,别有清华选。
功名岁晏,江城回首天远。
细草黏冰,疏林补雪,衰翁未觉春暖。
曝背低帘,燎衣破灶,谁识舞台歌馆。
乐事如今懒。
谢邻伴、东招西唤。
何消看试华灯,月光,今夕圆满。
念昔繁华帝里,侍凤辇夜游,棚晓人散。
迓鼓方催,韵箫正美,忽被西风吹断。
簌簌梅花落,忍听得、一声羌管。
怀古伤情,泪痕湿,春衫短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
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
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
燕衣舞,莺簧曲。
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
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
怕夕阳、影散近黄昏,烧银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