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扬子江头寺,寺门高高树里开。
仙翁巳乘白狼去,古佛或骑青象来。
春动水流无底谷,天晴云覆散花台。
山中邑子正忆汝,恰得飞空一锡回。
孰知扬子江头寺,寺门高高树里开。
仙翁巳乘白狼去,古佛或骑青象来。
春动水流无底谷,天晴云覆散花台。
山中邑子正忆汝,恰得飞空一锡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寺庙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对僧人归山的深深祝愿。首句“孰知扬子江头寺”,以疑问语气引出,暗示了寺庙隐藏在江畔绿树之中,有一种远离尘世的神秘感。次句“寺门高高树里开”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深藏不露的环境。
第三、四句“仙翁巳乘白狼去,古佛或骑青象来”,运用神话色彩,想象僧人如仙翁般乘白狼离去,或是古佛骑着青象前来,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期待。
第五、六句“春动水流无底谷,天晴云覆散花台”,通过描绘春天江水流动、晴空云彩覆盖花台的自然景色,烘托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暗示僧人的归处是山水之间的禅意世界。
最后两句“山中邑子正忆汝,恰得飞空一锡回”,表达了山中百姓对僧人的思念,以及僧人适时归来的喜悦,以“飞空一锡”象征僧人轻盈的步履和佛法的传播,富有诗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阴山寺的景致,寓含了诗人对僧人的祝福和对佛法的向往,是一首富有禅意的送别之作。
明光长侍,自生来、锁骨仙乎非俗。
面面风凉亭压水,人意淡如秋菊。
万柄荷香,千竿竹秀,半亩桐阴绿。
将军何好,床头书卷连屋。
抛却天上楼台,名园小住,此境娱休沐。
缓带轻裘羊叔子,换了冰纱雪谷。
白羽频挥,红尘不到,花气薰僮仆。
石阑点笔,倩谁描就横幅。
凤蜡烧残,鹅笙炙罢,艳雪珑珑催曙。
画阑玉戏争妍,粉镜梅妆添妩。
裁云剪水,才幻出、满庭花雾。
怪谢家、摹拟难工,唤作因风吹絮。
正百福、香奁索句。更七宝、琳华堪赋。
压枝琼蕊齐开,按拍霓裳试舞。
银篝斜倚,恰一缕、麝薰微炷。
认迷离、空外春痕,只在六花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