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二千里,兵戈五六年。
日输闽地粟,秋待直沽船。
奉使须经海,逢人更问燕。
中原消息断,回首意茫然。
关塞二千里,兵戈五六年。
日输闽地粟,秋待直沽船。
奉使须经海,逢人更问燕。
中原消息断,回首意茫然。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诗人身处边关的感受。"关塞二千里"展现了广阔的战场与遥远的距离,"兵戈五六年"则揭示了战争的持久和艰辛。诗人关注着福建(闽地)的粮食供应,"日输"一词透露出物资输送的紧张和重要性。他期待着秋天能通过直沽(天津附近)的船只得到补给。
"奉使须经海"表达了诗人作为使者出行,必须穿越浩渺的大海,显示出旅途的艰难和责任重大。"逢人更问燕"则反映出他对家乡燕地(今北京一带)的深深牵挂,以及对中原局势的关切。然而,"中原消息断"表明战事激烈,通信受阻,使得诗人对于内地的情况一无所知,内心充满迷茫。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战乱中个人的无奈与忧虑,以及对和平与故乡的深深思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磺溪有诗客,隐居于市阛。
甘心执贱役,不肯事长官。
吟诗祗自适,不予俗人看。
当年杨伯起,一顾空冀闲。
下士得知己,列肆为名山。
读书识忠孝,万卷胸中蟠。
采花酿成蜜,百代供一餐。
我昔幸得之,琅琅诵百环。
誓将付剞劂,用以表微寒。
孰料霓裳曲,不许传人间。
神龙破壁飞,万古去不还。
至今思片羽,激烈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