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午门赐观灯·其一》
《元夕午门赐观灯·其一》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凤辇遥临绛阙前,六鳌拥翠出中天。

花明宝树分银烛,仗簇青霄散御烟。

五鼓稀闻传玉漏,九重频得侍金筵。

太平共仰吾皇圣,再拜称觞祝万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元宵节午门赐观灯的盛况。诗人以华丽的辞藻,展现了皇家庆典的宏大与庄严。首句“凤辇遥临绛阙前”,以凤辇象征皇帝的尊贵,绛阙则为皇宫的代称,展现出皇帝驾临的威严与神圣。接着,“六鳌拥翠出中天”一句,运用神话中的六鳌托举仙山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皇宫的壮丽景象,仿佛整个天空都被翠绿的宫殿所覆盖。

“花明宝树分银烛,仗簇青霄散御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宝树上点缀着花朵,在银烛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而皇帝的仪仗队则在高空中散落着御烟,既体现了皇家的气派,也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辉煌的皇家庆典之中。

“五鼓稀闻传玉漏,九重频得侍金筵”则从时间与场合的角度,强调了这次庆典的持续与盛大。五更时分,玉漏声稀,说明时间已晚,但庆典仍在继续;皇帝频繁地在金碧辉煌的宴席上接见臣民,彰显了君主的亲民与恩泽。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皇家的慷慨与仁慈,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和谐与盛世景象的赞美。

最后,“太平共仰吾皇圣,再拜称觞祝万年”两句,表达了人民对皇帝英明圣德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不仅颂扬了皇帝的功德,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深期盼。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再现了明代元宵节午门赐观灯的壮观场面,展现了皇家庆典的华美与庄严,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以诗句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但见白硙硙,香从何处来。
广寒异人世,莫是桂花开。

(0)

以诗句咏梅·点缀裙腰粉不扫

慎勿扫苍苔,芳英堪藉地。
丘壑足风流,欠得脂粉气。

(0)

以诗句咏梅·多情立马待黄昏

清绝畏人知,幽香发深省。
故用此时来,徘徊花下影。

(0)

以诗句咏梅·风清月落无人见

佳则风月境,远而烟水乡。
此花元本分,定不为人香。

(0)

以诗句咏梅·老枝横出数花新

荒山俄积玉,老蚌忽明珠。
惟是据枯槁,年来一字无。

(0)

以诗句咏梅·孤山山下醉眠处

佳句千所嗔,谪与水仙隅。
樽酒酹逋翁,更道香影下。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