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小舍静无泥,风入松杉绿满枝。
溪抱回堤山抱屋,舟藏曲港竹藏篱。
主人野性留应懒,倦客闲情去辄迟。
内讼尘埃犹仆仆,厚颜如奉北山移。
路边小舍静无泥,风入松杉绿满枝。
溪抱回堤山抱屋,舟藏曲港竹藏篱。
主人野性留应懒,倦客闲情去辄迟。
内讼尘埃犹仆仆,厚颜如奉北山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乡村景象。"路边小舍静无泥",开篇即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小屋坐落在干净整洁的路边,环境宁静。"风入松杉绿满枝",微风吹过,松杉翠绿的枝叶随风轻摇,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溪抱回堤山抱屋,舟藏曲港竹藏篱"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小溪环绕弯曲的堤岸,山峦环抱住房屋,小船隐没在曲折的港湾,竹篱则巧妙地融入了周围的绿色之中,构成了一幅田园画卷。
诗人通过"主人野性留应懒,倦客闲情去辄迟"表达了对这种远离尘嚣、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主人野性留应懒"暗示了主人的恬淡和慵懒,而"倦客闲情去辄迟"则流露出过客对于这里的留恋,不愿离去。
最后两句"内讼尘埃犹仆仆,厚颜如奉北山移"则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渴望,仿佛想要将内心的纷扰都抛诸脑后,如同北山之石般静默不言,归于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
画楼帘卷翠。
正柳约东风,摇荡东霁。
缃桃雨才洗。
似妆临宝镜。
脂凝铅水,云遍髻子。
坠钗梁、羞看燕垒。
最堪怜,锦绣香中,早有片红飘砌。
间记。
琴弹古调,曲按清商,旧年时事。
屏山画里。
江南信,梦中寄。
感春浓怀抱,午酲初解,浅酌依然又醉。
傍阑干、犹怯馀寒,倦和袖倚。
生怕倚阑干。
阁下溪声阁外山。
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
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
月下时时整佩环。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
折得梅花独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