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这首诗《端午书事》由宋代诗人白子仪创作,通过端午节的习俗与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以及对权力斗争的反思。
首联“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描绘了夏日炎炎,烈日高悬的情景,暗喻权力与欲望的炙热,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忠诚与牺牲的探讨。
颔联“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引用了历史典故,靖郭指齐国的靖郭君田婴,其子田文(孟尝君)以贤能著称;而“灵已”则可能是指屈原,他因忠诚而遭贬谪甚至投江自尽。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价值。
颈联“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将权力斗争中的卑劣行为与忠诚者的高尚情操进行对比。朝衣代表正统与尊严,鸡争地比喻权力争夺的丑态;宾幄指宾客之席,狗盗人则是指那些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向往,对权力斗争中不道德行为的批判。
尾联“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收束全诗,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忧喜之事,而是应珍惜当下的节日氛围。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如浴兰、角黍(粽子),象征着对健康与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习俗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忠诚、牺牲、正直与权力斗争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
桂棹横江鼓阗阗,公旌节兮临芝田。
清波楼上少留连,攀公辕兮扣公舷。
西施丑兮嫫母妍,莫耶钝兮铅刀铦。
茝蘅弃置萧艾悬,鸾凤退却鸡雉先。
吁嗟乎,时论倒颠。
巢由溷浊蹻蹠贤,使我闻之涕潸然。
白日不照伏波船,薏苡翻作明珠传,公今去兮我将旋。
芝田之水清涟涟,须臾明月出巨川。
括山瓯海光娟娟,照公心事如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