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入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几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风送江湖满洞天,洞门可听入无缘。
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乐奏洞庭真跌宕,歌传帝所亦清便。
何人隐几观遗韵,重使颜成问嗒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和子瞻题风水洞》。诗人以风入洞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风吹过江湖,充满整个洞穴的壮丽画面,然而普通人的脚步却难以进入,暗示洞中的神秘与非凡。接下来,诗人通过“土囊郁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洞内声音的回荡和石质结构的奇特,仿佛音乐在洞中跌宕起伏,歌声清脆悦耳。
诗人进一步将这种音乐和歌声与洞庭湖的自然景观相联系,赞美其音韵跌宕,同时也提及歌声传至帝王居所,显得庄重而流畅。最后,诗人想象有谁能静坐欣赏这遗世独立的韵律,不禁让人联想到颜回般的超然心境,感叹之余,流露出一种寂寥和对高雅艺术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风水洞的奇特景象和其中的音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敬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秋风挟残暑,秋日垂清光。
行行向城西,夹路红蕖香。
松冈西北转,中间水云乡。
小亭信佳哉,丛篁供晚凉。
月溪响环佩,古来隐城隍。
斜影分径柳,依依已成行。
萧然清思动,阔远无边傍。
公云方经始,从今辟幽荒。
岂惜草木富,檐宇日舒长。
此兴不退转,来效未易量。
更欲坚公意,留诗冀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