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门晚眺》
《南门晚眺》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奚奴前负一胡床,门巷楸梧已渐黄。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萧萧浦溆渔歌晚,漠漠陂塘稻穗香。

勿恨行云吞素月,梦回正爱雨淋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ménwǎntiào
sòng / yóu

qiánchuángménxiàngqiūjiànhuáng

chénāisānshúzhīfēngjiǔqiūliáng
xiāoxiāowǎnbēitángdàosuìxiāng

hènxíngyúntūnyuèmènghuízhèngàilínlàng

注释
奚奴:仆人。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的坐具。
门巷:街道或胡同。
楸梧:落叶乔木,秋天叶子变黄。
尘埃:尘土。
三伏:农历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风露:清风和露水。
九秋:秋季。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或风吹树木的声音。
浦溆:水边或河边的地区。
陂塘:池塘。
稻穗香:稻谷成熟时的香气。
行云:流动的云彩。
素月:明亮的月亮。
淋浪:雨水淋漓。
翻译
小奴儿前面背着一张胡床,门外巷口的楸梧树已经渐渐转黄。
没有经历过盛夏酷暑的尘土和炎热,谁又能体会到秋夜凉风与露水的清爽。
傍晚时分,河边传来阵阵渔歌,广阔池塘稻谷散发着香气。
不必遗憾行云遮住了皎洁的月亮,梦中醒来更喜欢雨后的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门晚眺时的景象。首句“奚奴前负一胡床”,写的是仆人扛着胡床,可能是准备休息或观赏景色,体现了主人的闲适生活。接着,“门巷楸梧已渐黄”描绘了秋天的到来,门前的楸梧树叶转黄,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气氛。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两句,通过对比夏天的酷热与秋天的清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体验,也暗含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接下来,“萧萧浦溆渔歌晚,漠漠陂塘稻穗香”描绘了傍晚时分,渔歌悠扬于水边,稻田里稻谷的香气四溢,展现出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卷。

最后,“勿恨行云吞素月,梦回正爱雨淋浪”以行云遮月和雨声入梦作结,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梦境中自由自在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陆游深沉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秋怀·其二

一夜严霜万木贫,蕙兰摧尽忆閒身。

空闻东海悲田客,谁是湘州旧吏人。

灵武几年瞻帝子,睢阳十日痛张巡。

心劳幻境聊相记,更莫哀吟易怆神。

(0)

残冬归宗阅毗尼忆阿公时阿公出沈阳之千山·其一

阅尽毗尼岁又催,拥炉深夜拨寒灰。

念予计日归三峡,知子何时过五台。

多病曾供匡岳雪,一身聊寄玉关梅。

荷担大道思贤者,望断孤鸿绝塞来。

(0)

长至芥庵作

年来师友散,物序一伤怀。

况复逢寒腊,栖迟在海涯。

同人过午食,与鹤立閒阶。

料得从今去,生缘有石崖。

(0)

送万赖公出岭

霜天只有雁南飞,何事苍凉又别离。

今日共伤杨柳尽,明年遥忆杜鹃期。

频经野戍人多识,历上重滩路较迟。

一钵自谙云水冷,乱峰孤影独行持。

(0)

寿王仲锡臬宪·其十

文正誇传有义田,青蚨长散见朝烟。

平原信使能招客,只在豪华节侠边。

(0)

仞千以贺章见投短章答之·其一

砻得新硎振旧家,先行我已愧泥沙。

神羊挂起无寻处,万斛天风吹海霞。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