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万里游。
要隘地矜三齿险,承平人散八关愁。
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
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郡县古梁州。
长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万里游。
要隘地矜三齿险,承平人散八关愁。
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
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郡县古梁州。
这首清代田榕的《渡澜沧江》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景象。首句“长虹一跨并槎浮”以长虹横跨江面的壮观画面开篇,暗示了诗人乘舟渡江时的宏大场景。"博望真夸万里游"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旅程的豪情与期待,借用张骞博望侯的典故,赞美其壮志凌云。
接下来,“要隘地矜三齿险”描绘了江流中的险峻地形,如同三颗牙齿般排列,显示出旅途的艰辛。“承平人散八关愁”则寓言了在和平时期,人们对于未知边关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江水深邃无际,天空仿佛在西南尽头消失,给人以辽阔而深远的感受。最后,“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郡县古梁州”以疑问收尾,引发读者对澜沧江源头的探索,以及对古代哀牢之地(今云南大理)历史文化的怀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澜沧江的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和对未知的好奇,同时也蕴含着对家乡和历史的深深眷恋。
清夜月当午,轩户踏层冰。
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
万里风摇玉树,吹我衣裾零乱,寒入骨毛轻。
径欲乘之去,高兴送青冥。
神仙说,功名事,两难成。
苇汀筠岫深处,端可寄馀龄。
身外营营姑置,对景掀髯一笑,引手接飞萤。
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
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
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
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
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