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汝儿女曹,至蠢亦孔丑。
面笑心摇摇,欲进乃却走。
憨痴弄盲语,捧酒祝鬼寿。
伤哉复伤哉,醒眼频搔首。
嗟汝儿女曹,至蠢亦孔丑。
面笑心摇摇,欲进乃却走。
憨痴弄盲语,捧酒祝鬼寿。
伤哉复伤哉,醒眼频搔首。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十三砺十首》中的第七首。诗中通过对“儿女曹”的描绘,展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诗人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们表面的虚伪与内心的怯懦。
诗的前两句“嗟汝儿女曹,至蠢亦孔丑”,开篇即表达了对那些行为愚蠢、品行恶劣的年轻人的强烈谴责。接着,“面笑心摇摇,欲进乃却走”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表面上笑容满面,内心却犹豫不决,甚至在即将行动时又退缩的情景,讽刺了他们言行不一、胆小怕事的丑态。
“憨痴弄盲语,捧酒祝鬼寿”进一步揭露了这些人的愚昧无知和迷信思想,他们不仅语言荒谬,还盲目地向鬼神祈求长寿,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知识的匮乏。
最后,“伤哉复伤哉,醒眼频搔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他以“醒眼”自喻,感叹于世风日下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虽有清醒的认识,却无力改变现状,只能频频搔首,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和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无力感和无奈情绪。
世路浮云耳。再休提、家园寥落,炎凉如此。
五载南冠魂欲断,醉酒耽诗而已。
曾未减、晋人风味。
赢得邹阳豪气在,写丹青、聊作生涯计。
骊唱咽,寒飙起。一鞭斜日枫林里。
吊兴亡、秦川绣岭,尽供游戏。
更喜有妻甘共隐,不洒平常别泪。
好相慰、羊肠迢递。
何处邮亭堪系马,续香眉、高价长安市。
君去也,名成矣。
新月微明,澹风轻剪,移来花影多情。
钟敲林外,几许暮烟横。
谁道轻寒点破,怕黄昏、又是凄清。
堪悲忆,西楼旧梦,可也到闲庭。
凭栏高望处,苍茫一片,万籁无声。
漫携尊独酌,沈醉三更。
回首邯郸古道,当年事、屈指堪惊。
愁肠转,听残画角,灯火夜初醒。
共春商略夜无眠,拾得闲愁在水边。
倒似梦中曾见过,一枝春影倚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