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岭岧峣接翠微,樵歌声动绕岩扉。
馀音袅袅云初合,清韵泠泠鸟下飞。
逐伴远从山外过,轻蓑斜挂担头归。
会稽太守黄金印,可恨当年识者稀。
狼岭岧峣接翠微,樵歌声动绕岩扉。
馀音袅袅云初合,清韵泠泠鸟下飞。
逐伴远从山外过,轻蓑斜挂担头归。
会稽太守黄金印,可恨当年识者稀。
这首《狼岭樵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画卷。开篇“狼岭岧峣接翠微”,以“岧峣”形容山岭之高峻,“翠微”则点出山色之青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樵歌声动绕岩扉”,通过“樵歌”的声音,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馀音袅袅云初合,清韵泠泠鸟下飞。”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宁静与和谐。余音缭绕,仿佛与飘渺的云朵相融合;清脆的鸟鸣,似乎在回应着这美妙的旋律,构成了一幅动与静、声与色交织的画面。
“逐伴远从山外过,轻蓑斜挂担头归。”描述了樵夫们结伴而行,穿越山岭,最终带着收获返回家园的情景。这里的“轻蓑斜挂担头归”,既体现了劳动者的朴实与勤劳,也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会稽太守黄金印,可恨当年识者稀。”这一句则表达了对古代知音难遇的感慨。会稽太守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权力,但即便如此,能够真正欣赏到山林之美、理解劳动者生活价值的人却寥寥无几,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
整体而言,《狼岭樵歌》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劳作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平凡劳动者生活状态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