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芳树暗回堤,路入蒙笼转野溪。
泽雉应媒高复下,林鸦引子歇还啼。
青蒲宛宛全淹水,紫笋斑斑半出泥。
倚杖风前感时节,乱烟斜日一蝉嘶。
阴阴芳树暗回堤,路入蒙笼转野溪。
泽雉应媒高复下,林鸦引子歇还啼。
青蒲宛宛全淹水,紫笋斑斑半出泥。
倚杖风前感时节,乱烟斜日一蝉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野风光图。开篇“阴阴芳树暗回堤”与“路入蒙笼转野溪”,通过对树木郁郁葱葱和小道弯曲迷雾的情景刻画,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接着,“泽雉应媒高复下”、“林鸦引子歇还啼”则展示了鸟儿在树木间自由穿梭的生动场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
中间两句“青蒲宛宛全淹水,紫笋斑斑半出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植物与水土之间和谐共存的景象。这里的“青蒲”、“紫笋”生动地展现了秋天植物的色彩变化。
结尾两句“倚杖风前感时节,乱烟斜日一蝉嘶”,诗人借着倚靠手杖,感受着微风中的时光变迁,以及夕阳下的自然景致和蝉鸣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受,也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态。
霜风利如割,霜叶净如扫。
正当十月时,我行山阴道。
场功俱已毕,欢乐无壮老。
野歌相和答,村鼓更击考。
市垆酒虽薄,群饮必醉倒。
鸡豚治羹胾,鱼鳖杂鲜薧。
但愿时太平,邻里常相保。
家家了租税,春酒寿翁媪。
徐子作别十年馀,无人可寄一纸书。
闲门美睡畏剥啄,自怪一念常关渠。
西风萧萧吹槁叶,秋光正满蜗牛庐。
读书易倦出无友,抚几惝恍空愁予。
蜀庄之孙住南郭,亦复迹远非情疏。
何时同载过老子,共饭赤米羹青蔬。
书生赋命艰,举步得忧患。
敢论得意事,一笑亦有限。
南征度闽岭,西戍历蜀栈。
吴江听唳鹤,淮浦送归雁。
归来耕故山,暮雨泥没骭。
群鸦下空陂,黄犊鸣绝岸。
索饭闵儿啼,乞墦虞妾覸。
一裘三十年,破裂不受绽。
欲添一把茅,百计亦未办。
大儿急亲养,辛苦就远宦。
间出冒虏尘,短甲中夜擐。
小儿奉亲欢,野果采溪涧。
勉使就微禄,未对涕先潸。
观汝兄弟意,岂复厌藜苋。
兄归弟不出,定省同夜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