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抛朝市不妨清,心照空华故自明。
但忆沧浪时鼓枻,肯从金谷听鸣筝。
迹抛朝市不妨清,心照空华故自明。
但忆沧浪时鼓枻,肯从金谷听鸣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守所作的《和答钱文高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心灵澄明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迹抛朝市不妨清”,诗人以“迹”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远离世俗尘嚣的生活状态,虽然身处清静之地,但内心依然保持着清明与纯净。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次句“心照空华故自明”,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明亮。这里的“空华”指的是虚幻的事物,诗人的心灵如同照亮虚空中的花朵,即使面对虚无与变幻,也能保持自我内心的光明与清晰。这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但忆沧浪时鼓枻,肯从金谷听鸣筝”,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奢华享乐的淡然态度。他怀念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如在沧浪之水边划船,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金谷”则象征着富贵豪华的生活场景,诗人却表示不愿沉溺其中,而是更愿意倾听自然界的音乐,如鸣筝之声,感受生命的真谛与自然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远离尘嚣、心灵纯净、自然生活与奢华享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与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西风卷荷衣,披披不成幅。
清霜拆蕙囊,冽冽已成蓿。
如何独东篱,黄华笑寒菊。
物之有盛衰,循环若推毂。
世事良亦然,亦岂物所欲。
金钿镕落日,零露洒寒玉。
人皆惜芳菲,谁复念幽独。
惟有陶渊明,慇勤费培沃。
簪花从帽落,撚酒醉商陆。
从此擅秋芳,芙桂非同录。
问花何以报,剪首荐醽醁。
他时更粉躯,为公采明目。
慧林未试击虎术,已觉堂前草狼藉。
更说全提与半提,大空小空皆辟易。
壁立万仞二十年,不与诸方较目前。
愿从伏波老禅将,相与掎角摧其坚。
龙门馀波靡不至,矻然中流一人耳。
事难方见丈夫心,委地宏纲看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