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曾对沈郎花,好事今同元亮家。
看即槐庭满桃李,霜枝留与野人誇。
挥毫曾对沈郎花,好事今同元亮家。
看即槐庭满桃李,霜枝留与野人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访胡邦衡庭前四菊茂甚因赋二绝(其二)》。诗中,诗人以“挥毫曾对沈郎花”起笔,暗示自己曾经在美好的春光中欣赏过花朵,这里的“沈郎花”可能指的是艳丽的花卉,暗指胡邦衡庭前的菊花也定然娇艳。接着,诗人将自己与陶渊明(字元亮)相比,表达了对当前赏花之乐的认同,意为自己如今也有如元亮般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看即槐庭满桃李”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槐树下庭院里繁花似锦,不仅有桃李,还有盛开的菊花,画面生动而热闹。最后,“霜枝留与野人誇”则寓意这些菊花不仅供人欣赏,更是诗人要向那些欣赏自然的人们夸耀,流露出一种分享和自得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胡邦衡庭前菊花的繁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与友人共享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高雅情趣和淡泊名利的品格。
春风如少年,白首仍当归。
无端故园雨,更不留芳菲。
啼鸟倦晴昼,绿阴却馀晖。
行寻脩竹寺,僧老青山围。
儿童惯看客,汛手来开扉。
白日转双毂,吾心无所依。
同来二三友,目亦掣电飞。
凭高下不测,从我其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