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骨生泉冷,流来涧沼湄。
幽禽鸣竹砌,游客步阶陲。
滃郁杉松碧,阴稠烟霭缁。
古风吟不足,嗟恨老苍髭。
石骨生泉冷,流来涧沼湄。
幽禽鸣竹砌,游客步阶陲。
滃郁杉松碧,阴稠烟霭缁。
古风吟不足,嗟恨老苍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元素一一展现,从石骨之泉到涧沼之流,从竹砌之鸟鸣到阶陲之游客,从杉松之碧绿到烟霭之阴稠,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活力。
“石骨生泉冷”,开篇即以“冷”字点出泉水的清冽,仿佛能感受到其源头的寒意,引人遐想。接着,“流来涧沼湄”则描绘了泉水缓缓流淌至涧边沼泽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
“幽禽鸣竹砌,游客步阶陲”两句,通过“鸣”和“步”的动作,赋予了画面以生命感。幽深的竹林中,鸟儿欢快地歌唱,而远方的游客正沿着石阶缓缓前行,两相对照,更显出山林的静谧与游人的悠然自得。
“滃郁杉松碧,阴稠烟霭缁”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氛围。杉松的碧绿与烟霭的阴稠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山林的层次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最后,“古风吟不足,嗟恨老苍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与留恋。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所有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内心的感动与思考,如同老者苍劲的胡须,无法言喻却又深刻难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富含生命力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诗人的深情。
支硎一带连寒山,山下出泉为寒泉。
淙淙幽幽赴溪壑,跳珠溅玉多来源。
土人区分称各别,岂能一一徵名诠。
兰椒策马寻幽胜,山水与我果有缘。
就中宧光好事者,引泉千尺注之渊。
泉飞千尺雪千尺,小篆三字铭云峦。
名山子孙真不绝,安在舍宅资福田。
槃陀坐对清万虑,得未曾有诗亦然。
雪香在梅色在水,其声乃在虚无间。
少陵何人斯,曰似司马迁。
太史牛马走,于此何有焉。
瞢者瞢不理,知言超言前。
政如春在花,春岂必丑妍。
又如发清弹,意岂必在弦。
悠悠云出山,滔滔水行川。
云水山川行,莫测何能然。
不知其谁知,软语黄庭坚。
庭坚语弗软,壮折滟滪颠。
尽写剑硖诗,不数金薤篇。
密付草玄后,夜光寒烛天。
扁作大雅堂,醉墨犹明鲜。
至今百岁后,此意惟心传。
炎宋诸王孙,传癖不复痊。
闭户阅宗派,尚友清社贤。
吕韩俨前列,芳蜡然金莲。
三洪偕二谢,病可携瘦权。
夺胎换骨法,妙处尤拳拳。
疏越正始音,细取麟角煎。
亦有老斲轮,堂下时蹁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