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纵腰脚,百病成一慵。
今来眺原麓,气候归初冬。
疏树语摵摵,薄云卷空空。
视听及萧索,寸心惊飞蓬。
枯草踏成路,下与清溪通。
落日见只影,乃卧寒流中。
泽浅鱼避饵,收钓溪生风。
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兴至偶欲赋,景失无由踪。
惟应付沈醉,何须嗟困穷。
多时纵腰脚,百病成一慵。
今来眺原麓,气候归初冬。
疏树语摵摵,薄云卷空空。
视听及萧索,寸心惊飞蓬。
枯草踏成路,下与清溪通。
落日见只影,乃卧寒流中。
泽浅鱼避饵,收钓溪生风。
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兴至偶欲赋,景失无由踪。
惟应付沈醉,何须嗟困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云溪归来后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变化。首句“多时纵腰脚,百病成一慵”表达了长时间的行走让身体感到疲惫,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慵懒。接着,“今来眺原麓,气候归初冬”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天的气候转凉,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疏树语摵摵,薄云卷空空”描绘了秋日林间稀疏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而薄云则缓缓飘散,天空显得格外空旷。这几句通过声音和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视听及萧索,寸心惊飞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视听所及之处皆是萧瑟之景,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敏感与不安,如同被风吹动的蓬草,随风飘荡,无所依附。
“枯草踏成路,下与清溪通”描述了诗人踏过枯草,发现一条通往清澈溪水的小径,这一细节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寓意着在困境中寻找到一线希望。
“落日见只影,乃卧寒流中”描绘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寒冷的溪水中,这一画面充满了孤独与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寻求解脱。
“泽浅鱼避饵,收钓溪生风”通过鱼儿避开诱饵的情景,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同时也可能象征着人世间的某种智慧或哲理。
“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表达了诗人归家后内心的复杂情绪,灯火虽在,却未能照亮内心的阴霾,暗示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兴至偶欲赋,景失无由踪”则表明了诗人想要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当美景逝去,灵感也随之消失,体现了艺术创作的瞬间性和不可捉摸性。
最后,“惟应付沈醉,何须嗟困穷”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顿,选择以沉醉于酒或艺术来暂时逃避现实,而不是沉溺于抱怨和哀叹之中,展现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困境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自我反思的独特视角,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