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上冢感怀》
《寒食上冢感怀》全文
清 / 方仁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寒食携樽上墓庐,纸钱飘飏满郊墟。

松杉厌长春风外,邱垄犹残劫火馀。

地下先灵应责我,眼前诸弟转愁予。

宁知作客终无补,悔不渔樵老故居。

(0)
鉴赏

这首《寒食上冢感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方仁渊所作,通过对清明时节携酒前往墓地祭扫的情景描绘,以及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首联“寒食携樽上墓庐,纸钱飘飏满郊墟。”开篇即点明了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寒食节前往墓地祭扫,并以“纸钱飘扬”描绘出祭扫时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哀伤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松杉厌长春风外,邱垄犹残劫火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将墓地的环境与历史的沧桑对比。松杉在春风吹拂下显得生机勃勃,而墓地则残留着战火后的痕迹,暗示了生命与死亡、自然与历史的深刻对比。

颈联“地下先灵应责我,眼前诸弟转愁予。”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自责,认为自己未能尽到孝道,同时对活着的兄弟感到忧虑,体现了对家族责任和亲情的深切关怀。

尾联“宁知作客终无补,悔不渔樵老故居。”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遗憾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意识到,无论在外漂泊还是归隐山林,都无法弥补对逝去亲人的愧疚,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清明祭扫这一传统活动,诗人不仅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对生命、家庭、责任等主题的深入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作者介绍

方仁渊
朝代:清

又名思梅,字耕霞,顾山人。幼好学,父母贫穷,借书苦读,工诗,有倚云轩吟草一卷。喜练书画,香山寺额出其手笔。工医学,悬壶常熟,有倚云轩医案、倚云轩医话易头歌诀、舌苔歌诀等书,创办常熟医学会月刊出版二十六期后,因经费停刊。民国十一年组织常熟医界抗议北洋政府颁布条理歧视中医。生于道光二十四年,民国十六年病逝,时八十三岁。
猜你喜欢

白兴州浮嘉陵还益昌

夜促清觞醉武兴,晓飞轻舸下鼓陵。
平生海上渔樵子,此日天涯云水僧。
万里身心萦老母,一年书札负交朋。
秋风已定蓴鲈约,俛仰兹游记昔曾。

(0)

答潘文叔见寄予十月尝访文叔许来而犹未也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埯,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怳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余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凋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

(0)

悼赵提干

一第规模胜,双楼气象高。
生涯轻阿者,来往属吾曹。
落落心非浅,冥冥数莫逃。
含悽想平昔,不忍过江皋。

(0)

和答吴斗南中秋见怀并约五子合见过

百里平湖一夜舟,跂予东望渺离愁。
可能无意山阴雪,空复相思楚泽秋。
宣待君今即召,草堂移我欲归休。
诗来已拜千工诺,得得开帆莫转头。

(0)

和刘过夏虫五咏·蚊

利觜死一饱,何劳更喧哗。
肉薄来如云,举扇谁能遮。
圹君幸小忍,秋风期不赊。
披襟约凉夜,明月钓寒沙。

(0)

和郑信卿

绮罗丝竹沸名园,想见春风玉树前。
况是天公饶一月,何妨行乐倍他年。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