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十九日大雨》
《二十九日大雨》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古风

钱塘祷雨上天竺,大士往来烧宝香。

支郡神祠亦照答,自鸣山出气苍茫。

风投襟袖带衣宽,短发重搔为整冠。

待得成霖三日后,出门沿涧看清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韩淲在二十九日目睹大雨降临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的祈愿之情。

首句“钱塘祷雨上天竺”,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钱塘江畔的天竺山,以及人们在此地进行的祈雨仪式。接着,“大士往来烧宝香”一句,以“大士”(即观音菩萨)的频繁往返和焚烧珍贵的香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雨水的迫切渴望和对神灵的虔诚祈祷。

“支郡神祠亦照答”,进一步说明了各地神祠对这场祈雨活动的响应,显示了民间信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微妙联系。而“自鸣山出气苍茫”则以山中自鸣的声音和弥漫的雾气,渲染了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接下来的两句“风投襟袖带衣宽,短发重搔为整冠”,生动描绘了大雨来临前的细微变化:风力增强,吹得衣袖松散,头发也因之而显得凌乱。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抗拒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最后,“待得成霖三日后,出门沿涧看清湍”表达了诗人对于雨水的期待和对雨后景象的想象。他期待着经过三天的降雨,能够带来充沛的水源,使得山涧水流清澈,展现出雨后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情感的表达,还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秋日剪园蔬赐大学士并内廷翰林等蒋溥为十蔬图以进并系以诗因用其韵答之·其一

植援拓圃验生生,玉荚红芽雨后成。

湘篚不妨供下箸,野芩聊藉乐吹笙。

(0)

秋夜泛湖依旧作赋唐文皇爽气澄兰沼诗韵·其四

岸影全消涨,沙痕乍露滩。

好题拈水月,香气递风兰。

朅咏前秋句,因同今夕观。

如如孰来去,聊以适清欢。

(0)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十四

何处生秋早,秋生人意中。

望来欣玉宇,披处得金风。

梧榻全延爽,桃笙已送融。

游心竹素圃,不入绮罗丛。

(0)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九

何处生秋早,秋生梧色中。

数枝刚映月,一叶已飘风。

石鼎閒烹苦,楸枰试蹙融。

欧阳将点笔,声在绿云丛。

(0)

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其四

何处生秋早,秋生流火中。

时来因别暑,西去不缘风。

勤学思车胤,谈经忆马融。

若虞烟气引,莫近柞犹丛。

(0)

夜景

高蝉才歇乱萤流,月影朦胧古树头。

独倚石栏人不会,凄清风露淡如秋。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